晴時多雲

親海文化 蘭嶼大船領航

■ 劉烱錫

二○○三年農曆七月,八個阿美族部落重建流失三十年的竹筏文化,齊聚東海岸長濱鄉舉行鬼月下海、竹筏競技活動;今年五月,在都蘭灣舉行第四屆賽事,阿美族逐漸重回海洋懷抱。二○○四年,同是南島語系的印尼曼德族,以幾近失傳的「Sandeq」造船技術,打造舷外浮桿帆船,並航經菲律賓,順著黑潮於上週抵花蓮、基隆,預定航向日本,重建南島海航智慧。緊接著,蘭嶼的iraraley(朗島)部落十四人大船也勇渡黑潮,昨天黃昏登陸台東市馬蘭海岸。筆者認為,南島部落已經開始領航台灣,重建親海文化了!

南島語族普遍稱人為tawu(雅美、阿美、卑南)、chawu(排灣)、shao(邵)、chowu(鄒)等。台灣四面環海,原有許多濱海的tawu部落。隨著十七世紀台南一帶的「人之地」tawuan部落被寫成大窩員、大員、台員、台灣之過程,台灣文化也跟著陸地化、媽祖化、水鬼化、畏海化,海岸逐漸被港口、魚塭、鹽田、堤防、消波塊、工廠與農牧廢水包圍籠罩,目前僅剩東台灣和離島的原住民部落仍保留清淨海域,殘存親海文化。我們應加以珍惜,並協助其重建,以領航台灣邁向親海文化。

國民黨統治台灣時期,透過國民教育告誡學子不要到自然海岸游泳戲水,連原住民學校都如此。戒嚴令下的防共匪與防走私政策,更讓人們難以靠近海,加上媒體一天到晚報導海難和鬼月,水利單位簡直把海洋當大敵,以「萬里長城」的防堵心態,全面隔離人與海洋的關係,僅留漁港、商港、軍港、海水浴場作為通關。結果海岸乏人關懷和保育,成為廢水、廢油、垃圾的堆積場,而珊瑚礁等生態與漁業資源,更在沒有人民嚴格監督的情形下被濫採、濫捕。

就在台灣海洋環境與親海文化都將奄奄一息的此時,我們慶幸蘭嶼的tawu們維護海域的飛魚資源,東海岸阿美族tawu抗爭美麗灣渡假村破壞杉原海灣生態。我們在此為這些海域文化活動喝采同時,也呼籲各政黨與政府,早日跳脫僵化的水泥經濟與科技濫捕迷失,改以環境保護、文化建設優先,南島民族的親海文化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作者為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台東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