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兩岸關係回不去了?

一方面密切交流,另一方面卻又日漸加深猜忌、敵意的兩岸關係,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更加漸行漸遠,藍營名嘴發出「兩岸關係回不去了」的警語,雖然是由親中立場出發,意在傾向中國、質疑台灣,但兩岸未來的發展確實可能「回不去了」。政府對疫情的不同作為,彰顯背後代表的價值觀、制度建構的分歧,兩岸的日漸疏離,即肇因於彼此之間本質上的隔閡、疏離,這些歧異並非所謂「兩岸同是中國人」、「兩岸一家親」之類的訴求可以化解彌合的。換言之,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決定於價值觀、文化與制度的歧異,跟奠基於血統論的民族主義與歷史淵源說並沒有關聯。

防疫的重點在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它是一個高度專業的公共衛生課題,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是民主國家共通的政策與作為,絕不會有哪個民主政體把政治考量與操作當成最高原則,凌駕專業,只為了達成抗疫之外的政治目的。西方民主國家如此,台灣的抗疫機制亦復如是,但是共產中國的一切作為卻完全與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標準背離,令人匪夷所思。因而,當民主國家正在以醫學公衛專業建立防疫體系,以降低人民生命財產所受到的衝擊之際,中共政權卻以政治掛帥,忙於啟動宣傳機器為黨與習近平塑造英明偉大的形象,並且宣揚義和團式的防疫措施,以激勵民族自信心,企圖洗雪病毒起源國的恥辱,甚至塗脂抹粉,高唱中國為了抗疫所做的犧牲奉獻,似乎是在替世界承受災難。尤其,加大言論管制力道,打壓揭穿疫情真相與批判言論,宣傳正能量、暖新聞,達成維穩的目的。易言之,統治機器全力造神,宣傳抗疫神話,意圖打造一個現代版的阿Q帝國。

中國的抗疫摻雜各種複雜的政治、心理情結,主要涉及政權保衛戰與民族自信心,故而任何民主國家的正常防疫作為,往往會踩到中國人最脆弱的心理底層,打破所謂的玻璃心,進而引發中共的情緒性反彈與抨擊。由此角度解讀才能了解為何中國一再於台灣禁止口罩出口、堅持撤僑包機的醫療專業原則、禁止中國籍人士入境,甚至對比日韓對中國捐贈防疫物資等,借題發揮,大作文章,將台灣戴上「以疫謀獨」的大帽子;也企圖塑造美國是製造病毒的元凶,並要求世人感謝中國。

事實上,中國對外界特別是台灣的批判,乃是由政治角度出發,其違反專業、不符合實情之處,也就禁不起檢驗。有關禁止口罩出口,採實名制配額販售,乃是台灣防疫提前部署的重要措施,初期雖然造成民眾的不便與怨言,但產能快速擴增,以及民眾無法囤積之後,口罩荒已大為紓解,不日即可滿足民眾需求。台灣的口罩政策績效卓著,已被泰、韓、法、德、俄等國仿效,並且獲得國際媒體的肯定,其之成功殆無疑義。如此好的做法,只有在疫情蔓延之際猶不忘操弄政治的中國,才能假反台獨之名大肆批判,無理取鬧至極,幾乎淪為笑談。其次,台商包機爭議,本就是單純的公衛議題,我方要求嚴格的檢疫標準程序、弱勢優先及考量防疫能量等原則,有次序的撤回我在武漢的台商,乃符合專業的做法,也是各國撤僑的共通準則,而且橫濱模式也證明其之可行性,但中共卻百般阻撓,不肯妥協,反將責任推卸予台灣。

中國的「大國戰疫」與其說是一場保障人民身家安全的抗疫作戰,毋寧為一場攸關政權存亡的宣傳戰。造神、凸顯民族主義,以及攻擊假想敵的做法,完全顛覆民主自由國家的文明原則。此一現象印證了中國近年在物質建設上雖有大幅成長,但是文明與民主價值的建構卻付之闕如。對比之下,台灣四百多年來,歷經殖民統治、兩蔣的戒嚴體制,再因民主改革、本土化的進展,已然超越了歷史的宿命論與種族的血統論,形成一個民主的生命共同體。總之,兩岸之間的歧異與矛盾是本質性的,離心力大於統合的力量;而中國意圖強迫台灣接受統一,無異要台灣人拋棄民主自由的進步價值,倒退回戒嚴時代,這才是兩岸關係回不去的癥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