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疫病時期宅娛樂:魯蛇負能量反撲 《這樣不OK》不正常掙扎 ◎馬欣

《這樣不OK》(取自Netflix官網)

◎馬欣

沒想到在21世紀看到仿如《魔女嘉莉》2.0版的《這樣不OK》,依然讓人看得滿血復活。

這齣影集不是2013年版《魔女嘉莉》只取其青春的皮毛而已,而是得到1976年版的精髓。所謂少年的超能力,無非是為精準地反映社會中年與少年的處境。在過分強調正向與活力的美國文化中,無論過了多少年依然會孕育出「浴血少女」的象徵。

《這樣不OK》的席妮從第一集開始就被勸導要做一個「正常的高中生」,她也被勸導開始寫日記,思考什麼是他人眼中的「正常」。

青春題材一直是美國的強項,因為太強調活力與啦啦隊圖像的高中生活深植人心,總是呼應了史蒂芬金小說中每一個活在暗夜裡的「家鄉」,這樣的青春文化影響著全球文化起碼一世紀之久。

因此無論是早期的《Stand by Me》、後來的《牠》,抑或是近年來轟動的《怪奇物語》、《一級玩家》,都是一種對於美國絕對力與美價值觀的反撲,而改編自漫畫小說的《這樣不OK》不只是魯蛇的反撲,更在驚悚奇幻的元素中,散發著迷人的負能量幽默。

如女主角席妮在與像靈修多年的輔導老師牛頭不對馬嘴的對話、走在滿滿是人的高中長廊時會穿插著《荒野大鏢客》的音樂、回家第一句問候母親的話是:「斧頭殺人魔回家了。」一家人在父親死後,搬到賓州的某5千人小鎮,唯一與外界接軌的是空污。

反諷青春校園劇 「高中已人生顛峰」

戲中的所有台詞都與美國主流文化槓上了,精準的力道讓人啼笑皆非。配樂上也不忘苦中作樂,一首Paul Young的〈Everytime You Go Away〉讓人回到80年代勵志與溫情主義壓境的氣氛。對照的卻是主角母親於快餐店上班時,家中只有零錢的席妮與弟弟吃著便利商店半溫食物;笑稱別人家小孩是出生中大獎,他們頂多生來是張刮刮樂。

那城鎮總是油漬漬,那群人總是灰撲撲的,席妮朋友史丹利的父親一個月有25天在開卡車,雖曾是畢業舞會的王子,但沒機會離開那裡。所以史丹利在看校園球賽時說的一句:「週五高中的球賽是多麼像莎翁悲劇,因為很多人的人生頂點就停在這裡。」如席妮的父親在高中畢業後,被送去戰場後,得了創傷症候群。

這齣劇除在描述城鄉差距的徬徨外,更深刻的是描述了美國老白窮的處境。這些內核被包裹在娛樂的效果中,有《淑女鳥》的犀利,也有《搖滾青春戀習曲》不甘青春被浪擲的帥氣,包括那些因此被視為怪胎的細膩情感,都以80年代的復古搖滾搭配,不同於小鎮的頹廢,那些搖滾反差出少年們對這世界的一點初心。

而女主角每集以日記體的口吻帶出,短小精幹地描述她的每一天,包括身為魯蛇的災難性預感,還有她那無法控制的超能力。與嘉莉一樣,她困惑於身體的成長、困惑於對自己的認知、困惑於自己的憤怒,如果《漢娜的日記》是一齣震撼的悲劇,這齣則是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年輕人因敏感而有的憤怒,所謂「超能力」其實更多是對自己的攻擊。

由《去X的世界末日》導演執導,前幾集仍有令人發笑的諷刺,後幾集則鋪陳出超能力失控後的驚悚,但可貴的是,那群年輕人對世間「正常」的反問,及最後舞會的少女浴血,依然如西西史派克的「嘉莉」,讓你震撼於這不正常世間,仍有不肯折翼的掙扎。(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