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從歷史傷口炸裂開來的創作—書寫政治,才能保護藝術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春山出版提供)

採訪◎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廖振輝

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作家胡淑雯(左)、童偉格,編選《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記者廖振輝攝)

「他是一個被追蹤的人。以現在的情形而言,逃亡是他唯一的目的。為什麼被追蹤?為什麼非逃亡不可?根本沒有時間解釋這些事……一個既沒有殺人,也沒有搶奪別人財物的人,卻得活在時時怕被人追蹤的恐怖之中……」(邱永漢《香港》)

去年夏天,香港反送中運動正熾,新聞一再播放著香港百萬群眾上街各項訴求時,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編選白色恐怖小說選集的兩個作家胡淑雯、童偉格,正如火如荼投入編輯工作,兩人密集工作的時間竟然巧合和香港運動完全重疊。時間來到2020年,有的香港勇武不是被黑警抓捕,從此不知所蹤,有的則是來到台灣尋求暫時的庇護,昨天則是連香港傳媒老闆黎智英都因涉及反送中活動集會被逮捕,兩個主編回過頭再看這套小說,不禁對邱永漢於1955年得到日本直木賞的小說《香港》同聲一嘆,畢竟誰都沒有料到經過一甲子的歲月洗禮,香港一國兩制成了空,香港人必須來到台灣才能找回香港已經失落的自由。

《香港》自由有代價 集體創傷誰能懂

《香港》描寫一個在戰後為了躲避政治追殺偷渡到香港的台灣青年,他來到那時尚有「自由」的香港,卻受到種種不如意打擊,邱永漢藉由主角際遇說出他們的悲哀:「我們是愛自由而拋棄故鄉的。我們是追求自由而來到這裡的。然而我們所得到的自由是滅亡的自由、餓死的自由、自殺的自由,都是屬於沒有資格作為人的自由。」最後更得出「往自由的路是如此殘酷」的結論,如今重讀這篇絕版多時的小說更有不同滋味。

胡淑雯與童偉格編選小說之前,當然得反覆讀過這些作品,兩人對邱永漢的作品並不陌生,但隨著香港運動的演變,小說引發的震撼更強更大,胡淑雯說全套作品呈現的都是過去有人為了民主自由付出了代價,「如今,很多人都把民主與自由視為理所當然,但自由其實是艱困的,它從來都不是『天賦』,它的艱困展現在生存的艱苦之中,追求自由意味著得為自由付出代價。」

童偉格則指出這些小說具現了台灣歷史中確曾存在過的黨國威權治理模式,而模式的重複與差異,也許還可幫助我們更具體理解香港現場。「選擇這些小說也是希望它們能成為索引,引領讀者探究體制暴力現場,以及隨後極其漫長的集體創傷症狀。」

白恐漫長但創作稀薄 篇篇讀來心傷悲

這套白恐小說集收錄了葉石濤、吳濁流、李喬、楊青矗等前輩作家,直到黃崇凱、蔣曉雲等中生代作家的創作,他們不約而同以虛構的文學撥開了白色的迷霧,補綴集體記憶的斷層。「原以為白色恐怖時間既然如此漫長,相關文學作品應該汗牛充棟,其實不然,以白恐為背景寫就的小說總共約300篇。」胡淑雯黯然地說:「不應該這麼稀薄,偏偏漫長的噤聲時代,這種稀薄卻是我們僅有的一切。」

胡淑雯與童偉格依照作品的文學價值、時代氛圍,最後揀選出30篇並輯為4卷的小說輯,「每讀一篇,心中的感受也是悲傷,你不得不承認不論是讀者、作家或編輯,原來我們做得這麼不夠。」胡淑雯認為這套書的出版,是小說以虛構抵抗現實的方式,「讓政權及其暴力的每一場勝利,都變得可疑。」

她並不同意「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這種說法,她認為:「思考白色恐怖,書寫政治小說,恰恰就是在拒絕政治對藝術的傷害。」幸好仍有作家不停嘗試透過各式書寫來破開晦暗不明的時代,李昂藉由虎姑婆來寫關於謝雪紅的流言蜚語、苦苓藉由黑衣先生書寫加害者的精神分裂等,有加害者、有受害者,當然還有爭取自由的行動者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這樣不均質、充滿孔洞的生命狀態,也折射出自由這件事情是有多麼艱困。」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讓當下的台灣讀者能再從郭松棻、吳濁流、葉石濤的筆下看到白色恐怖的殘酷血腥,也看到國家體制如何造就平庸的邪惡。人類始終無法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去,但卻能乘著作家的筆觸,進入由文字凝結、白霧籠罩的時代,這時你才會明白現下的歲月民主靜好,原來是有無數的台灣前人,以數十年的韶光、以生命為價,負重前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