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從歷史傷口炸裂開來的創作—政治漫畫重現四六學運 ◎藍祖蔚

四六事件過後,同年5月立法院通過白恐惡法《懲治叛亂條例》,多名台大及師院師生於馬場町遭槍決。(世界柔軟公司提供)

文◎藍祖蔚 圖◎世界柔軟公司提供

1949年4月6日,軍警包圍台大宿舍和時為師範學院的宿舍,逕行逮捕學生。(世界柔軟公司提供)

「身為台灣子,我很慚愧自己念完了大學,來到21世紀,竟然還不知道70年前的台灣曾經發生過四六學運,甚至當初聽姊姊說念師大時,學長姊在系上討論四六還被教官關切。」

台灣近來不僅出現政治劇集《國際橋牌社》,張辰漁更將逐步推出政治系列漫畫。(藍祖蔚攝)

「身為台灣影視工作者,看到韓國人可以把光州事件拍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和《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讓更多人都可以認識歷史傷口,我當然會感慨,台灣明明都已經解嚴這麼多年了,為什麼多數人還不願意,或者不能談這些題材?」

少年不知台灣史 白恐事件驚醒創作夢

光有疑問或者感慨,既無濟於事,更不可能改變現狀,1988年出生的張辰漁卻是個行動派,他不但成立了世界柔軟公司,還成功爭取到文化部原創漫畫內容開發與跨業發展及行銷補助,執行台灣史系列漫畫「漫談台灣」的開發製作案,三月開始要逐步推出《四六事件》、《中壢事件》、《末代叛亂犯》、《尋找陳篡地》等多部漫畫。

張辰漁人生曾經迷航,直到大學退學後,關在書店裡翻讀台灣史的書籍,才開始關心起人權議題。「我想從歷史傷口切入,講述台灣人的故事,因為每起事件都值得我們重新再做回顧審視:《四六事件》是台灣最早的學生抗爭衝突,也傷害了其後的台灣校園自治,《中壢事件》則是因作票事件引發民怨的一次大規模暴力衝突,《末代叛亂犯》同樣是白色恐怖下的思想整肅,引發學生抗爭,當事人為理念奮戰,後來也不想轉化成為私人政治資本,他們的故事當然更值得傳頌。《尋找陳篡地》則是想藉由探尋陳醫師的生命史,來討論台灣人面對身分認同的共同課題。」提起往事細節,張辰漁侃侃而談,「相較於拍攝影視長片,漫畫成本低,自由度也高,創作上比較沒有負擔。再採用年輕人最容易溝通與接受的漫畫形式,一旦這類歷史或政治漫畫能被選為教材或者指定讀本,必定能吸引更多人願意去了解那段台灣史。」

畫家多受害者遺族 虛構人物、真實人生

「合作漫畫的部分成員都和這些歷史事件有些許關聯,228受難家屬阮美姝就是《四六事件》畫家黃駿的姑婆,負責田野調查的研究員陳力航,曾祖父曾陰錯陽差被關進了西伯利亞戰俘營,他們從小就耳濡目染聽過很多先人故事,當然也想將這些都給畫出來。」

「我沒有特別要求畫家去做怎樣的畫風,也不求系列作品要有統一風格,不同的故事應該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和樣貌,只要掌握住質感就可以,黃駿的《四六事件》有版畫的樸拙古意,呈現那個時代簡樸純真的人性,《中壢事件》鐵柱老師的筆鋒則讓人有如看見了日本大師弘兼憲史的畫風。」

《四六事件》原本只是兩位大學生違反交通規則,共乘一輛腳踏車硬被警方刁難取締的小事件,引發出學生與警察間的抗爭風潮,結果當局扣上共產黨滲透的大帽子,更派軍警強入校園逮人,羈押審判學生。這兩位學生有名有姓,一位何景岳,另一位則是李元勳,然而在漫畫中卻改名成為柯景耀與黎元君,「很多轉型正義電影都以大事件做背景,主角則是虛構角色,只因卑微的人性追求,就被捲進風潮之中,他們的遭遇會讓觀眾更能同其情,也因為是虛構人物,再加進被事件摧毀的愛情故事,就會讓人更加憤慨!」

傅斯年挺不挺師生? 畫家追到彭孟緝說法

張辰漁願意給畫家更大的自由度,但在真實細節上一點不馬虎,例如四六事件允許軍警進校園抓人之前,師院院長謝東閔和台大校長傅斯年究竟堅持什麼,面對省主席陳誠和警備總司令彭孟緝又說了什麼話,歷來有不同說法,漫畫則在考據了彭孟緝的口述資料,直接就畫出了謝東閔一鞠躬,請辭了院長,傅斯年則是同意速辦,但要求不得流血。

除了「漫談台灣」台史系列漫畫之外,張辰漁還有一個涵蓋網路劇集、桌遊、漫畫三種創作領域,喚作「社會事」的系列作在發展中,內容談論有關農田水利會、地方派系運作和土地弊案,「這些才是該翻轉的東西啊!地方政治究竟怎麼運作?派系怎麼綁架議員,利益分贓?真正的黑道利用權力專做合法生意、賣賣農產品,哪裡是那種喊打喊殺的樣子?只有當這些事情能真正進入大眾文化討論的範疇,這些結構才能慢慢質變。」他這樣期待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