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蓁
懸浮於氣體中的懸浮微粒有一正式學術名稱「氣膠」(Aerosol) (大陸一般譯作氣溶膠)。大眾一般常聽到的PM2.5為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亦屬於氣膠中的一類。生物源的懸浮微粒,包括細菌、病毒、花粉等可以於空氣中懸浮甚至傳輸的顆粒狀物質或液滴皆可歸類為生物氣膠(bioaerosols),病毒即屬於生物氣膠中重要的一類。根據病毒種類不同,其大小通常介於數十到數百奈米之間。
一般病毒傳播導致感染有三種主要機制,包括:(一)直接接觸、(二)飛沫傳播,以及 (三)以氣膠形式傳播 (airborne transmission)。由病原體咳嗽排出的飛沫粒徑並不均一,其中粒徑在數微米的飛沫嚴格來說亦屬於氣膠,但因顆粒較大很快就會沉降,影響範圍屬於短距(1-2公尺)。若有粒徑較小的病毒氣膠則可懸浮較長時間,其可能傳播及影響的範圍亦愈廣。
近來導致大規模感染的武漢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2019-nCoV,是過去沒有的新型冠狀病毒,目前科學家對此病毒的實際粒徑尚不清楚。但根據過去對於SARS病毒研究發現,SARS病毒大小約介於 60-220 奈米,直到SARS疫情爆發兩年後的2004年方有足夠完整的數據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當中明確指出SARS病毒能夠以氣膠型態傳播(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032867)。導致武漢肺炎的2019-nCoV病例目前仍在急遽增加中,尚未有足夠完整的統計數據及分析證實其已透過氣膠方式傳播,但亦無法排除此可能性。然而過去SARS及其他病毒已經有以氣膠方式傳播的前例,或可提供當前吾人防範武漢肺炎擴散的參考依據。
美國加州政府近期發布的「保護醫療人員避免暴露新型冠狀病毒之臨時準則」中即指出2019-nCoV受到該州氣膠傳染病 (Aerosol Transmissible Diseases, ATD) 法規 (California Code of Regulations, title 8, section 5199)之規範,因而要求相關單位對於醫療場所、公共衛生設施及其他可能暴露於氣膠傳染病的工作人員須採取配套保護措施(https://www.dir.ca.gov/dosh/Coronavirus-info.html)。澳洲全球生物安全中心主任Raina MacIntyre亦指出冠狀病毒可能透過氣膠形式傳輸(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contagious-is-the-wuhan-coronavirus-and-can-you-spread-it-before-symptoms-start-130686)。
然而,社會大眾亦無需恐慌。病毒感染仍以人對人接觸及飛沫傳染為主要傳播途徑。唯有當一區域性密閉或半密閉空間中有高濃度的懸浮病毒氣膠時,氣膠傳播才可能成為重要途徑。以目前台灣針對疫情嚴密把關的高規格,2019-nCoV病毒經由氣膠傳播的機率不高。然而有鑑於過去SARS及他類病毒確實可透過氣膠形式傳遞,建議有關單位及社會大眾仍需提高警覺防範,不可掉以輕心。
(作者為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