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口罩恐慌的英文視角

◎ 曾泰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爆發了嚴重的疫情,延燒中國各地,舉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封城、管制,引發肅殺之氣,搶購、囤貨,並加速陸人的恐慌。

截至目前為止,一水之隔的台灣有十一人確診,儘管沒有社區感染,台灣也不是疫區,不過山雨欲來風滿樓,許多人都提高了警覺。近日更因上面的政策反覆,口罩供需失調,民眾想買來自保又買不到,全台都出現了「口罩之亂」,恐慌情緒已經浮現,開始蔓延,與疫情的嚴重程度不成比例。儘管官員、專家相繼出面,理性勸導,似乎已經無濟於事。

恐慌的英文是panic,名詞、動詞、形容詞皆可。根據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所載,恐慌是一種突然的恐懼感,強烈到足以控制、阻止理性判斷和邏輯思維。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焦慮感和慌張躁動,此乃人類「戰鬥或逃跑」的本能反應。恐慌會單獨發生於個人,也會以集體恐慌的方式突然在大群體展現(此與「羊群行為」緊密相關)。

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就是一種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一人帶頭,眾人隨之,剩下的少數不分青紅皂白,也盲目加入。若對恐慌的英文panic追本溯源,便可揭露重要的相關訊息。panic源自Pan(潘),是希臘神話(希神)裡半人半山羊的牧神。他掌管山林田野和羊群牧人,午間有休息的習慣。潘經常在林野間優游吹笛,本性平和,但若是午睡時突然醒來,就會大吼一聲,領頭羊(bellwether)受驚跑起,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羊便跟著倉皇竄逃,這就是panic的由來。

順帶一提,希神潘喜歡吹笛,吹的是排笛,英文叫panpipes(字面「潘的管子」,或用單數的panpipe),就是以他命名的。

這次的武漢肺炎,或可比喻為希神潘驚醒後的吼聲。若有領頭羊帶風向,社會上便容易引發非理性的行為,導致恐慌不斷擴散和強化。

批評群眾理盲,直陳「夏蟲不可語冰」,一味地說之以理,估計已起不了什麼作用。目前大家情緒高過理性,上位者恐怕只有儘量動之以情,多多訴諸情緒,與庶民感同身受,再吹吹希神潘的排笛,設法消除恐慌的理由,才是比較切實可行吧!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