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選舉為何像雲霄飛車?

此次大選結果又是一次大翻轉。從二○一六年民進黨總統、立委選舉的大勝,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即遭逢雪崩式的挫敗,全黨幾乎在韓流海嘯中沒頂;而才一年後,民進黨竟又奇蹟式大復活,小英大贏來勢洶洶的韓國瑜二百六十多萬票,堪稱台灣政治的奇幻之旅。不可否認,在短短時間內,藍綠陣營在政黨體質、執行力及對國家願景的擘畫上,並無太大變化,但選情卻如搭乘雲霄飛車般,快速翻轉;民意流轉如此變幻莫測,令人眼花撩亂,到底代表什麼意涵,對台灣的政治發展有何影響,值得深入探討。

在這種政治走馬燈的時代,看似民意如流水,其實有二個板塊卻堅如磐石,就是一般所稱的藍、綠,是國、民兩黨的基本盤,其屬性是黨派意識,代表特定族群、階層的意識形態與利益,因此無論黨提名人的才德有再大爭議,都會「含淚投票」。如此堅固的基本盤,使得政黨的對決態勢激化,帶來了兩個重大負面效應。其一,基本盤往往被掌握黨權的核心集團操弄,藉著「黨紀」與「團結」的大帽,操控黨機器,進而推動一些與國家利益、民意背離的路線與提名策略。這次國民黨選舉的挫敗即肇因於此,那就是明明德不配位,且才就任直轄市長即背棄承諾之政治人物,任何重視誠信的政黨都不可能予以提名。但國民黨不但堅持提名韓國瑜,且壓抑黨內異議,更有不少黨內核心幹部依附韓流,為之推崇與辯護,最後全黨一致手牽手展現團結氛圍。這種被民粹帶著走,毫無反省能力,就是基本盤產生的負面效應。

其二,基本盤的黨派、族群意識所以高於國家利益,有其發展的歷史軌跡。國民黨以革命起家,在國共合作後,更採行共產黨美其名為「民主集中制」的威權架構與運作規則,乃是不折不扣的威權政黨,在台灣民主化後,並未與時俱進轉型為民主政黨。而民進黨雖然脫胎於黨外民主運動,其中常會等組織架構仍有師法國民黨的明顯痕跡,在在顯示其並非柔性政黨,所扮演的角色遠超過選舉機器。在剛性政黨文化籠罩下,很難培植成熟的公民意識,取代黨派意識,形成民主政治文化的主流。公民意識遵循民主的程序與價值,以國家利益超越黨派、族群意識,採取專業與理性的標準,進行公共政策與議題的討論。更重要的是,信任是民主政治穩定的支柱,如今朝野欠缺互信,綠營質疑藍營的台灣認同不足,藍營質疑綠營走向台獨,選舉往往變成統獨對決,而動員的主要能量更是來自仇恨,導致政黨惡鬥與社會對立。只有成熟的公民意識,才能將如此的仇恨轉化為共同為這塊土地與人民打拚的共同體。

在固化的藍綠基本盤之外,足以與國、民兩黨抗衡,常常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板塊,被稱為「中間選民」,包括知識選民、經濟選民、年輕選民等。中間選民板塊以政策、議題取向,具有高度的台灣認同感,其投票思維比較接近公民意識,哪一個政黨的訴求可以吸引他們的認同,就能得到支持,得到選舉的勝利。例如九合一選舉時,北漂青年的訴求讓年輕人感同身受,選票大量倒向國民黨,形成大海嘯,推倒綠營執政二十年的高雄;同樣地,韓國瑜的出征與國民黨的紅統化,以及香港人史詩般的反送中抗爭,強化了台灣人特別是年輕族群的亡國感,造成中間選民全面湧向蔡英文總統,使其創下總統選舉得票的歷史紀錄。而蔡總統得票遠遠高於民進黨政黨票,更印證中間選民並非政黨的專屬板塊。

同樣地,韓國瑜的出征與國民黨的紅統化,以及香港人史詩般的反送中抗爭,強化了台灣人特別是年輕族群的亡國感,造成中間選民全面湧向蔡英文總統,使其創下總統選舉得票的歷史紀錄。(美聯社)

台灣近年多次選舉,選情的快速轉變,超越鐘擺效應,難以預測,大抵為中間選民不斷擴大,而藍綠基本盤雖然沒有大幅萎縮,但也缺乏向外擴延的能力,使得政治板塊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加上網路、社群平台,及假新聞、假訊息在同溫層散播,企圖影響中間選民,更加劇民意的巨大飄移,造成選情的暴起暴落。如何使台灣民主更為成熟,建立以互信為基礎的政黨競爭,解決之道即是建立現代的公民文化,才能擺脫政黨、族群意識的操弄,形塑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