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致敬巴斯特.基頓 《一主二僕》今明登場

基頓1928年的電影《船長二世》中,2層樓高的牆從他身後倒下,他精準的穿過一扇打開的窗戶。(取自IMDb網站)

採訪◎記者何宗翰

《一主二僕》還原了基頓1920年的電影《稻草人》開場。(取自IMDb網站)

熟悉香港電影的觀眾一定看過,1987年的成龍電影《A計劃續集》結尾,有一個令人難忘的特技場景,數層樓高的天后娘娘寶誕花牌,整座砸在成龍身上,觀眾以為他會被鷹架壓傷,他卻毫髮無傷,直直站著,從花牌的縫隙裡穿了出來。

《一主二僕》中,發明家的生活在機器人女僕出現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Sanne Peper攝)

較少人記得的是,這幕經典其實是向美國默片時代的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致敬,在1928年的電影《船長二世》中,一陣怪風將一座木屋吹裂開,屋主跳窗逃生,門面2層樓高的牆隨即從基頓身後倒下,他毫無防備、頭也不回,卻精準的穿過一扇打開的窗戶。在沒有使用特效、更別提電腦動畫的年代,基頓能不靠剪接拍出這樣的場景,不但是搏命演出,更可貴的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基頓和卓別林、哈羅德.勞埃德在默片時代並稱為3大喜劇演員,和卓別林的出身類似,1895年出生的基頓,父母都是歌舞雜耍表演者,從小就懂得如何在舞台特技中保護自己不要受傷,相較卓別林討喜的小鬍子、圓禮帽、窄禮服和特大的皮鞋,基頓一貫的風格是面無表情,以驚人的肢體打響名號。

1895年也是電影誕生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嚇壞了當時的觀眾,以為火車會直衝破銀幕而來。基頓也將他對交通工具的想像融合在電影中,包括讓整列火車從橋上掉進河裡,在火車行駛中抓住路旁的水塔,從行進的船上跳進河裡救人,一把抓住行駛的汽車,整個人被帶飛離開等。

對於機械化、工業化的反思也是默片常見的主題,基頓1920年的電影《稻草人》開場,兩個男人準備早餐,小小房間裡到處是機關,唱盤可以變瓦斯爐,床鋪收起來是風琴,杯、碗、盤固定在餐桌上,麵包、調味料、飲料都有懸吊系統調度,不用離開座位就能拿到,最後餐桌翻過來是一塊招牌,寫著「沒有媽媽的家」,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的發明只因為家裡少了女主人。

在《稻草人》問世將近一百年後,荷蘭劇團Jakop Ahlbom Company決定在劇場裡重現這個場景,《一主二僕》(Lebensraum)講2名男性發明家,一樣在家裡裝設了各種機關道具,但他們沒有像《稻草人》中出門遇見隔壁農場主的女兒,而是自己發明了一個機器人女僕,幫他們打掃、陪他們跳舞,但是女僕似乎有自己的堅持,反而讓他們生活大亂。

《一主二僕》除了還原電影場景外,也延續默片現場鋼琴伴奏的傳統,請獨立搖滾樂團Alamo Race Track操刀,2名樂手穿著和壁紙相同花色的衣服,現場彈奏輕快民謠風樂曲,究竟科技發明是一種便利?還是制約?誰才是主?誰是僕?在將近一百年後,黑白默片竟然啟發了全新的討論。

《一主二僕》11月30日、12月1日將於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