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怡柔
香港的動盪越演越烈,但總覺得,身邊的人是愈發地不關心這事了。
自己身邊主要都是大學三、四年級的同齡生,在反送中抗議最初發生的幾天,IG漸漸被各式文章與轉貼洗版,呼籲彼此關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一時蔚為風潮。
首先對於這句話,一開始是挺心有戚戚焉,但認真去思考後,就會發覺上句的漏洞─我們將香港與台灣放在同一個立足點了,不管是怎樣的獨立自治區,香港已然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是不爭的事實,但台灣呢?若我們真的把自己視為獨立的國家,將自己與香港放在同一平面檢視,是否有些傷感?
當然,這都要立足於我們將來不會有賣台的領導者出現。
回到正題,我還是很肯定大家對於社會時事的關心,然而在滑動態時,總有一種錯亂感,上一篇我看到香港人在暴行下的抵抗,還沒從那些血與淚的震驚中甦醒,下一篇我看到他們煩惱著明天要去哪家咖啡廳飽餐一頓,滿版芝麻綠豆、我們日常的小煩惱。
說實話,我們真的不能做什麼,畢竟到頭來,最重要的還是念不完的期中考。
但真正令人難過的是,最近身邊大部分人已經對香港的抗爭冷感,只剩少部分人仍執著地追蹤後續報導,那股「風潮」已然過去,我們還是很安全,我們還是照著日常去揮霍、爭執著沒有意義的架…。我們是不是開始覺得,其實對岸的一切與我們無關?
我想也許自己的錯亂感,就源於一種懷疑大家只是單純「跟風」,而不是真正去了解這個世界正發生了什麼。
或許,不再轉發不代表你不再關注,抑或你也真的不在乎別人的死活,但二○二○年的一月十一日,如果你仍不打算以自己的選票做出保護台灣主權的判斷,那真的不要怪那些大人不把年輕人的選票當一回事,等著被「一國兩制」吧。
(作者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