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經濟下滑的風險

此次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程度超過金融海嘯時期,債務、房地產、股市、影子銀行、理財商品、產能過剩等泡沫搖搖欲墜,政策工具顯然也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歐新社檔案照)

中國經濟下滑趨勢嚴重,官方公布今年第三季GDP成長只有六%,創下二十七年來新低,而且跌勢顯然只是開端,一般預估第四季GDP將低於六%,明年將進入「保五」時代。知名中國經濟學者向松祚甚至質疑官方數據造假,指稱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全國稅收等指標前三季都是「負成長」,第三季GDP成長率怎麼可能達到六%?他暗示,中國第三季GDP實際可能是低速成長甚至負成長。

此次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程度超過金融海嘯時期,債務、房地產、股市、影子銀行、理財商品、產能過剩等泡沫搖搖欲墜,政策工具顯然也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坦言之,此次中國金融危機之所以積重難返,乃是金融海嘯時錯誤政策所種下的因。當時,釋出的龐大資金並未進入實體經濟,反而用來打造需求低的蚊子建設;另外,湧入金融與商品市場炒作,導致債務快速增加與金融投機的風潮,造成今日政策工具對失速的經濟逐漸失靈,只能以疑似造假的數據安撫人心。事實上,中國經濟數據的不可信,癥結在於其政治性高於經濟性,更重要的是,它是提供中共政權合法性的根基。因此,一旦經濟成長趨緩甚或衰退,政權的穩固必將亮起紅燈。尤有甚者,習近平上台後推動終身制,大搞個人獨裁,並以「中國夢」鼓動民族主義,意圖創建紅色中華帝國,其最重要的政治工程包括「一帶一路」與「中國製造二○二五」,必須奠基於厚實的經濟力,若是民族主義飆至最高點,卻遭逢經濟衰退的後座力衝擊,必將帶來中共政權與中國社會的動盪,紅色帝國大夢恐怕一夕破碎。

其實,當前中國社會潛藏的重大矛盾,禁不住經濟衰退的摧折。首先是貧富差距懸殊。中國四十年的開放路線,累積龐大的財富,不過,分配上卻違逆共產主義的平均主義理念,財富向權貴階級集中,而多數底層人民則無福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頂多只能脫貧,基本上仍是弱勢族群。再加上資源分配不均,社會流動管道阻塞,階層對立乃日益嚴重。中國貧富差距之嚴重,由北京大學的一份調查可知。這份調查指出︰二○一二年中國家庭淨財產的基尼係數達○.七三,頂端一%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二十五%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一%左右。在全球化日益普遍之際,貧富差距擴大本是共同趨勢,不同的是,在民主國家,個人財富所得之差距,係因自由競爭所致;而在中國,貧富的分野,卻是決定於權力與利益形成的交換機制。如此的不公平現象,只有經濟快速成長,弱勢族群才得以維持生存之基本需求,暫可化解矛盾;若是經濟衰退,矛盾必難掩蓋,致而引發動盪不安的局面。

其次,公私營企業的矛盾。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家資源透過國企私有化流入中共黨高層及其附從商人手中,形成集體分贓共同體。然而,習近平推動的數位極權體制,更欲加強對企業的掌控力道,因而以公私混合制之名,企圖吞併績優民企,將黨組織黑手伸入民企,一反鄧小平的改革路線,走上共產公有的回頭路。此舉不僅形同沒收私人財產,而公營企業的效率不彰,更將使中國經濟成長失去最大的動力。最後,中國光鮮亮麗的富裕景象背後,包藏著幾個重大經濟泡沫,一旦經濟失速,那些藉著財務槓桿操作創造的金融泡沫亦將無以為繼。去年,P2P線上借貸倒閉潮即造成百萬金融難民,釀成重大抗爭事件,若是股市房市債務等泡沫破裂,中國的維穩必將面對更大的衝撞。

總之,中國經濟下滑,不僅是經濟周期的修正,甚至意味著國家資本主義的解體。而習近平意圖建立數位極權體制,重返毛澤東時期的鬥爭與革命路線,與自由世界的衝突日甚,無論在貿易、地緣政治,甚至與自由陣營的意識形態與體制的爭端,勢必層出不窮,到處樹敵,一旦中國經濟衰退,民族主義卻依然高漲,則可能出現打擊外部敵人以轉移內部動盪的策略,向世界輸出戰爭與動亂。由此可知,中國經濟衰退絕對不是其自家事務,世人,尤其台灣,必須嚴肅看待,及早構思因應對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