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別讓清寒成為學習壓力

◎ 張惠博

最近受邀參加由某一基金會主辦的大學生清寒獎學金評選,欲從超過四百個申請案件中,決定出七十二件,內心至為沉重,因面對幾乎相同處境的申請者,取捨實在困難。其實他們的處境絕非清寒二字所能形容。

看了這些年輕學子的遭遇之後,立即上網搜尋教育部或相關大學的清寒學生獎助學金申請辦法,有二個做法值得推介,舉某「國立大學清寒學生獎學金實施要點」為例,其中的核發原則規定,「本獎學金金額每名每學期以新台幣壹萬元,補助名額以全校學生人數一.五%至二%之比率設置為原則,如補助人數超過設置名額者,補助比率以二.二%為上限。若未及者,得依申請人之實際情況發給。」

換言之,若某大學的學生總數為一萬兩千人,每學期至少應有二四○名學生可以受惠。倘若每一所大學皆能確實辦理,除了經濟面的協助之外,也能提供到位的關懷,甚至可協助尋求外部支援,例如:與地方政府社福單位聯繫,依規定申請家庭補助,或洽詢醫療機構、長照服務單位等,避免因有家庭成員重病,家人須中斷工作看顧,導致家庭經濟陷於更不利的境地。

另一個就是教育部自九十六學年度起擴大辦理的「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這是為協助弱勢學生順利就學,讓家庭年收入約在後四十%的大專校院學生,均能獲得政府或學校之就學補助。實施措施包含助學金、生活助學金、緊急紓困助學金及住宿優惠等四項,分別針對學生之學雜費、生活費、緊急紓困金及住宿費等提供補助。諸如上述助學計畫,實可擴大層面,除再酌增自籌經費外,教育部亦應依比例補助。

此外,現行辦法中,有關提供經濟弱勢學生每月生活所需費用的規定,倘若每生每月得到六千元以上之生活助學金,學校得安排生活服務學習。一般做法是與學校的工讀制度結合,讓需要生活協助的學生優先取得工讀機會,也能歷練生活的實際技能,可謂一舉兩得。

對於尚在求學的年輕學子,如何提供及時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跳脫困境,尋求希望,今年三位研究緩解全球貧困問題的經濟學者摘下諾貝爾獎,其以科學實證為基底的經驗,值得相關部會、單位、學校等省思,以建構一套完整健全的作為。

(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