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卡賽爾文件展得主曾御欽認為,藝術家應該從自我出發,不被市場潮流左右。(記者何宗翰攝)
陳冠穎《舞夢者計畫》。
(良日激動所提供)
當獨立書店忙著與餐飲百貨異業結盟,當媒體只求點閱,當咖啡店裡不再談論思潮,只剩網美和筆電工作者,你會不會期盼某個荒山野地裡,還有堅持理想的奇才,不怕孤獨與艱難,只為創作而創作著?
「我常跟創作者說你沒有錯,你的創作就是藝術,有錯的是台灣藝術環境。」錄像藝術家曾御欽曾拿過世界三大藝術展之一的德國卡賽爾文件展,也是藝文展演空間「良日激動所」的創辦人,他認為國外藝術市場一直都許可一種從自我出發、很個人的創作路線,藝術家不必隨市場潮流改變,卻可以活得自在,甚至成為大師。但很多台灣人就嫌這種創作太自我、非主流、以後難有好出路,「導致大家只會一窩蜂趕流行,例如這幾年科技藝術很夯,老師就會鼓勵學生往這個方向發展。」
經期內褲訴手帕情 挨批不得體
《戀女體癖》是良日激動所的第一個展覽,藝術家顏彣晴認為女生間有一種特殊情愫,不是同志情誼卻非常親密,她想透過作品呈現這種美好,花了3、4年駐村創作,和其他女生交換在經期的內褲和日記,用文件展的方式呈現出來。
「可是學校老師卻批評她的作品不得體,她當場就哭了。」曾御欽回憶:「我覺得很心疼,趕快安慰她,承諾日後若有空間一定找她。果然,作品展出之後引發不少回響,她也有了自信。」這個展也為良日激動所定了調,「相信還有很多厲害的創作者隱身江湖,我們應該把這些人挖出來!」
《熱黑》是曾御欽在紐約駐村時的作品,拍攝23段孩子躲在房間不同角落的影片,表達人在巨大城市裡的困惑與震撼,展出時用23台投影機在一個黑色空間裡同時播放,然而「巴黎.柏林.馬德里相遇國際數位影展」卻將這23段影像串成40多分鐘的影片,像電影一樣播放。曾御欽說,過去的展出是讓觀眾在展間穿梭行走自由觀看,大多看個10秒就離開,但在影展亮相,觀眾居然有耐心全部看完,讓他因而生起「野放季」非劇情敘事影展的想法。
野放台灣影像敘事 動人皆藝術
「大家都知道詩是一種創作,它的媒材是文字,透過擺放的順序、段落,還有聲韻的調配產生美感,既然如此,為什麼影像不能當作詩的媒材?」曾御欽說,「除了看劇情外,還有一種觀看像是閱讀,影像中的每一個物件、事件、人、風景,都像藝術品一樣需要感受,而且今年作品的影像完全個人、很敢、非常生猛,針對家庭關係、性別、夢境、動物等社會議題,任意揮灑,讓人看得超開心。」
「野放季」非劇情敘事影展,一共有33件作品,即日起在台北良日激動所、花蓮島東譯電所、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輪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