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安平劍獅一張口 劍掉了、孩子笑了

《劍獅出巡》,結合圖畫書、布袋戲、舞獅等元素。(記者何宗翰攝)

採訪、攝影◎記者何宗翰

「劍獅」是台南安平的守護神,當地民宅特有的避邪物,傳說當年鄭成功在鹿耳門登陸後,為抵擋荷蘭人的槍砲,在藤製的盾牌外加上刻有獅面的鐵板,將士操練返家,將盾牌掛上,刀劍插入獅面牙縫鐵勾,看起來就像獅子咬劍一樣,有鎮宅、驅邪、避煞之功。

然而,一旦守護神的寶劍掉了,還能守護眾生嗎?信誼幼兒文學今年慶祝30週年,邀請兒童戲劇專家王友輝和《通靈少女》編劇林孟寰等人改編童書作家劉如桂的獲獎作品《劍獅出巡》,結合圖畫書、布袋戲、舞獅等元素,成就一齣熱鬧的好戲。

《劍獅出巡》故事發在一座臨海小鎮,一隻守護宅院的紅臉劍獅,熱天午後打了瞌睡,醒來發現嘴裡的寶劍不見了,夥同黃臉、黑臉劍獅四處尋找寶劍;就在此時,宅院裡的人們也發現3隻劍獅同時不見了,開始了劍獅找劍、人找劍獅的旅程。

「我在充滿民間信仰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耳濡目染之餘,對人神之間的互動和人情味很有感覺,但是距離太近,又讓我們很容易視而不見,不然就是斥為迷信。」有一天,劉如桂看到外甥女手裡拿著一個用陶土做的劍獅,咬著一把看起來隨時會掉下來的劍,戲劇點子就這樣源源不絕了,「台灣的圖畫書較少取材自生活文化元素,所以我把劍獅不同樣貌,以及對神靈保平安的想像,編成了《劍獅出巡》。」

民俗找靈感 台灣兒文誕生

童書出版後受到大小讀者喜愛,許多家庭真的來到了安平,循著故事場景尋找劍獅,劉如桂也融入「太極圖」、「乞龜」等元素,陸續創作《劍獅擒魚》、《劍獅祈福》等劍獅系列作品。

「現在孩子都沉迷3C,怎麼把他們拉出來?」信誼基金會體驗長廖瑞文的策略是讓孩子能夠體驗五感,請來3位偶戲演員李書樵、盧侑典、陳佳豪,讓孩子像在看圖畫書一樣,近距離地欣賞他們的肢體動作、表情及戲偶,這3人除了要操作戲偶,同時還要演小鎮居民,看起來手忙腳亂,卻是處處驚喜。

「文學是從我們的語言跟文化裡長出來的。」廖瑞文表示,30年前小朋友可能只有盜版的三隻小豬、小紅帽可看,沒有本土的作品,信誼幼兒文學獎努力為台灣尋找好故事,也完成了《咕嘰咕嘰》、《子兒吐吐》、《媽媽買綠豆》等經典,希望能夠滋養孩子們,成為一個有文化自信的人,也盼透過《劍獅出巡》,培養下一代劇場觀眾。

《劍獅出巡》

●台中場:9月21日、22日在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台南場:9月28、29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