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童謠唱出人生幸福 老爸老媽不要混

童謠音樂家謝欣芷改稱兒歌為「親子音樂」,因為她寫歌是要讓父母跟孩子一起聽,透過互動找到人生幸福。(記者張嘉明攝)

採訪◎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張嘉明

半世紀前的台灣小朋友唱的兒歌不忘忠黨愛國,一首〈只要我長大〉就在灌輸小朋友,小小年紀就學會要為國去打仗,當兵還要笑哈哈!幸好,現在孩子能唱著音樂人專為小朋友量身打造的歌謠,其中,謝欣芷寫的歌謠不只是現在幼稚園或國小畢業生的熱門選歌,歌詞理念也鼓舞著家長與孩子攜手成長。

受過正統音樂教育的謝欣芷,曲風多元,旋律夾雜爵士、Rap、流行和古典,以洗腦的旋律搭配小朋友一看就懂的歌詞,讓她成為親子歌謠界的天后,每回的音樂會不需擔心票房,演出時更是場場上演台上台下大合唱的盛況。

謝欣芷坦言走入親子歌謠這一塊,其實是誤打誤撞,「一切都因為接觸到台語歌手黃靜雅的作品,被那種優美台語詞曲給迷住了,便決心為她製作《春天佇陀位》。」當時,謝欣芷也想透過童謠教外國小朋友說中文,找來找去,坊間流行的童謠竟然還是小時候唱的那幾首,「童謠斷層讓我驚訝,當然,寫出〈點仔膠〉的施福珍老師、劉美蓮老師等前輩都還在努力推廣音樂教育,但他們都是師祖輩的人,中生代與新生代彷彿都斷層了,該是我來為孩子做些什麼了。」

聽完孩子不怕上公廁

謝欣芷製作的專輯如《幸福的孩子愛唱歌》、《一起唱首朋友歌》和《寶貝的生活歌》,都用活潑易懂的歌詞以及輕快的旋律,分享生活樂趣,像很多小朋友嫌公共廁所不乾淨,寧願憋尿憋回家,謝欣芷因此寫了一首〈大樹的營養〉,歌詞中完全沒有大小便字眼,而是告訴小朋友身體多餘的養分與水分,會變個模樣從馬桶出發變成大樹與小草的營養,「根本就是首兒童文青體的廁所歌。」謝欣芷得意地說:「很多孩子聽完後,就不再畏懼使用公共廁所了,這是創作最大的樂趣!」

謝欣芷的歌曲中,除了中文外,也有客家、台語、英文歌詞,甚至還附上漢語拼音,既多元又生動有趣,「孩子的耳朵不應只侷限在他習慣的族群語言之中,歌詞就像是一扇窗,打開窗就可以看見不同風景,可以體會語言的優美。」謝欣芷指出:「時下的童謠偏多採用合成、電子音樂,其實,孩子的耳朵很敏銳,要給孩子就要給最『真實』的感覺,用樂器來演奏才對。」謝欣芷製作第一張專輯時受限經費,只能使用電腦配樂,博士論文的指導老師雖然讚賞專輯的完整與豐富,但馬上質問她:「為什麼不用真實的樂器?小孩的耳朵有睿智,美感更要從小感受。」

謝欣芷經常收到父母的來信詢問要不要讓小朋友聽古典樂?「我都反問一句,你們喜不喜歡?如果你們都不喜歡,為何要強迫小孩?」那到底要給孩子聽什麼?「很簡單,一些你聽了不舒服的歌,或是出現許多髒話的饒舌歌,都不適合幼兒。」

她的歌曲音階都在中音Do到高音Re,而且堅持找素人小朋友來唱:「合唱團的小朋友唱得很好、很專業,但對一般小朋友來說,這樣的歌聲聽來彷彿『仰望』一個不可及的高峰,這種距離感,無法產生共鳴,我的專輯則會讓聽過的小朋友都覺得他們也能唱得一樣好,甚至更好。」

兒歌就兒歌,為何謝欣芷改稱「親子音樂」?「我寫歌,不只是給小朋友聽,也是要給爸爸媽媽一起聽,一旦爸媽跟孩子透過音樂有更多互動,人生幸福就在其中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