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綠能,藍為什麼不能?

◎ 林金忠

民國八十年,行政院原本計畫在雲林台西新興區開發九百九十公頃離島基礎工業區,因為歷經四年的填海造陸,花費總金額超過百億元,卻只完成原計畫四分之一的二百五十公頃而作罷。其間,雖然曾經有台塑大煉鋼廠及國光石化的大型投資計畫,卻因為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環境影響評估因素而取消。從此,該離島工業區成了昂貴的荒島,所有的招商引資計畫都無人問津。且近幾年來,或是受到氣候變遷或是受到緊鄰北邊石化工業區的影響,當地漁民的漁獲量及養殖業者的養殖活成率急速下降,到了幾乎無利可圖的窘境。

這樣的窘境,在李進勇前縣長爭取到前瞻計畫十九億元建設經費的「綠能專區」而出現了轉機。因為,在原養殖場域加蓋太陽能板收取固定租金,可說一舉兩得。沒想到這「綠能專區」卻在張麗善縣長上台之後,改以類似當年離島工業區的所謂「產業園區」給取代了!這樣一來,原本十九億元建設經費也被取消了,已經投入八億資本額設立電業公司的日商三井住友打算撤資,而且還可能將台灣列為投資疑慮國。

張縣長將「綠能專區」改成與當年離島工業區相去不遠的「產業園區」,不就等於又走回當年老路了嗎?不就是無人問津的死路嗎?

再放大來看,張縣長捨棄「綠能專區」恐怕非個案。例如一樣國民黨籍彰化縣長王惠美,拒絕簽署前任縣長魏明谷留下來的電業籌設許可證縣府複審同意函,讓原本有意在彰化縣沿海投資離岸風力發電廠的外商差點出走,沃旭就是其中最具指標性廠商。

又例如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在今年四月份以「文科總統只會參加(反核)遊行,理科總統(指自己)才會處理事情」及「民進黨政府反核四就像義和團拜菩薩,自己只講技術不講信仰」來暗諷參加反核大遊行的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前院長。

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更是將「重啟核四」列為重要政見。

國民黨「擋綠能,重啟核四」攻勢似漸成形,卻是與全球重綠能、輕核能的趨勢背道而馳。能源轉型走回頭路,讓筆者不禁要問:綠能,藍為什麼不能?甚且,從國安觀點來看,「能源在地生產、在地使用」之分散式綠能,比依靠國外核燃料的大型、集中式的核能電廠不僅更保險、更安全,在戰時更有韌性。這會是親中的國民黨不敢說的罩門嗎?

(作者為大學兼任講師,雲林縣民)

雲林到底要什麼

◎ 林文彬

雲林縣最近為了到底是要在台西劃設「綠能專區」,還是「產業園區」,弄得前後任縣長意見很不一樣,前任堅持已箭在弦上的「綠能專區」;現任則導向「產業園區」。其實,雲林這些「風頭水尾聲,中央著要聽」,該建設的還是要趕快。

十年前了。馬英九曾答應雲林要從北境經麥寮崙背二崙西螺,到莿桐林內建造東西向快速道路,聯結一高和三高,成為雲林離島式工業區中麥寮石化工業區的最佳聯外道路,同時紓解麥寮一萬多名通勤族的上下班交通安全。不過,這張支票至今未兌現,令人失望。

雲林空有全台最大的石化工業區,產值占雲林的百分之九十,占全國GDP的百分之十,但建設不只落空,財政收入更無緣分配到其上繳稅收的百分之四十;而當其從二千多億的年獲利中分紅員工時,雲林分到了什麼?

「生雞蛋的無,放雞屎的有」。人口從七十六萬減少到六十八萬,國民所得全國最低,罹患惡性腫瘤比例最高,空污PM2.5最嚴重,地層還在下陷。現在養殖業也活不下去了,只好另覓他途。前朝把不利養殖生產的區域改做「綠能專區」,倒是一條出路。但現任者卻認為「產業園區」才能共享多邊的產業經濟價值,這可是雲林人向左向右的習題。

但我們卻都忘了,是誰給雲林人出了這道難題?原來雲林分到的不只整體環境惡化,即連縣政的決策品質也要被惡化到心神不寧。我們不是還冀望雲嘉南國家濱海風景區,能從口湖向上延到麥寮嗎?套句鄭怡《結束》的歌詞,雲林,你到底要什麼?怎麼做?你可曾知道?

(作者為雲林縣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