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讓碧潭發電

善用碧潭堰整建機會 興建低落差電廠

◎ 周志展

看到新北水利局將爭取前瞻建設經費新建碧潭堰的新聞,相關單位實應藉此機會,利用堰體前後的水位落差,以碧潭為調整池,設置一座小型水力發電機組。

以條件相近的后里圳低落差示範電廠為例,其有效高度三.六公尺、每秒水流量四.三立方公尺、裝置容量一一○kW(約等於三三○坪太陽能板的裝置容量),根據台電資料,其年發電量約六十萬度,以每度三元的價格粗估發電收益每年一百八十萬元。以現行碧潭堰高三.五公尺,若稍稍提高新堰體高度,憑藉北部全年有雨、和緩的流量變化,預計發電量可高於后里圳電廠,足以供應周邊數百戶使用,並產生數百萬元的發電收益。

除了透過深入崇山峻嶺或是築壩建造的高落差水力機組,台灣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利用橫流、重力渦流或阿基米德式等適合低落差環境的水力發電機組。其中重力渦流式以及阿基米德式的運作方式更是賞心悅目,兼具觀光與教育意義。

水力發電是台灣目前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且主要成本在於建造時的一次性支出。若能在設計時整合,藉由利用碧潭堰,可大幅降低建設成本,比單獨築壩興建的電廠划算許多。碧潭堰設置小水力電廠除可就近供應電力,降低傳輸變壓損耗,減少輸配電系統壓力之餘,也節省饋線成本,產生的營運資料,對於未來的小水力發展更是深具價值。

台灣目前九十八%的能源都仰賴進口,儼然成為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的軟肋。更高的能源自給率除了讓原先的外購能源支出回流國內,還可視為內建天然氣買權,對能源價格進行避險的工具。過去將資源集中投入興建大型電廠的方式,反而錯失許多利用在地天然資源的機會。以碧潭為例,有機會在不大幅增加支出的情況下,增設一個可穩定輸出的小水力電廠,我們目前卻憑溪水溢流而下,每年讓數百萬台幣付諸流水。

在能源及永續議題正熾之際,與其被動抱怨中央政府的能源政策,新北市水利局等主管單位,不應錯失這個向新北市民及全國人民展現通過充分規劃與執行,地方政府也可以主動做出改變的良機。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