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颱風假:彈性決策‧三點配套

◎ 楊永年

日昨利奇馬颱風又引發錯放颱風假、不能賭命爭議

由於颱風路徑預測存在不確定性,也讓颱風假有必要作彈性決策,例如先放半天、兩小時,就是可以彈性思考、設計的方向。但這樣的決策模式應有以下配套:

第一、颱風假可先分類:目前停班、停課幾乎是同步決策,然因對象不同、(安全)需求不同,本來就不需一體適用。如果我們將受影響對象(民眾)作「詳細分類」,包括學生、政府、企業;平地或山區;機車族、汽車族或大眾運輸族等,再決定颱風假放不放或者怎麼放,應可降低決策風險。

第二、停課先行:停班與停課本來屬性就不同,停班涉及政府運作、企業營運、上班族薪假等,影響既深且廣;而中小學生需受保護,所以對於中小學生颱風假本來就應從寬、從優,許多先進國家,都有停課的設計,原因在此。因此晚上十點可以就中小學是否停課先作宣佈,是可行的作法。至於停課是否一定要和停班連結,是可討論(分類)的議題。

第三、停班多元考量:停班的爭議最大。理論上,颱風假的決策目的有二:救災、防災,但這部分一直沒有定義得很清楚。救災相關單位沒有颱風假問題,問題在哪些機關應被定義為救災單位?目前國軍、警消、清潔隊,被定義為救災單位共識性高。但總務、人事、主計或其他幕僚呢?廣義而言,這些幕僚單位也是相關,因為這涉及救災人員功能發揮的問題。若然,政府放颱風假,好像沒有爭議,因為災害防救不只是警消,而是所有政府機關都有關係的事務。只是,在目前體制下,這樣的定義不一定有共識;而這同樣牽涉企業停班是否應同步的議題。

綜言之,颱風假存在彈性決策空間,主要應針對決策內涵與對象作明確定義與分類。重點在於,若把颱風假決策依不同對象,或將颱風假分成兩段或三段,進行彈性設計,決策錯誤的成本就小得多,同時可以發揮更大的防救災功能。例如,鐵公路高鐵運輸原本也是全面停駛;但隔天下午就有部分交通運輸開始復駛,這就是滾動式決策的體現。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