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中國勒不住奔騰金馬——你越自由獨立 他越氣急敗壞 ◎藍祖蔚

中國導演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去年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肯定,他的母親(中)代表上台,泣不成聲。該片至今中國都無法上映。(記者趙世勳攝)

◎藍祖蔚

你很難期待一個口口聲聲說要為人民服務,一切作為卻全都是為政治服務,強調國家至上,政治優先的國家,能給人民多少創作自由:劇本沒經審查,不能拍攝;影片沒經審查;拿不到龍標,不能上映;就算拿到龍標,也可以隨時要你撤片……誰理你的投資?誰理你的心血氣力?即使因此傾家蕩產,誰又敢公開嗆政府?

砸再多錢辦影展 沒自由一切都白搭

那個國家也在1981年開辦了金雞獎,一切粉墨為政治,只要有符合政治正確的《毛澤東在1925》、《橫空出世》、《大決戰》、《焦裕祿》和《開國大典》參賽,有毛澤東附體,評審敢不給它們最佳故事片嗎?連周恩來的故事都不知拿過幾座紀錄片獎了,那種政治氛圍下的給獎結果,多數人就算嗤之以鼻,卻不敢多置一詞,只能摸摸鼻子,跑個龍套,應卯了事,好不容易有個標榜專業評審,只看藝術不談政治的金馬獎,兩獎相比,雞不如馬,早就是不爭的事實。

坦白說,金馬獎越崇高,金雞獎就越卑微,李行導演說老共是不自量力,一點沒錯,因為沒有創作與評審自由的中國就算錢再多,也辦不出具有公信力的電影獎。中國曾經想以國際影展打響名號,上海國際電影節從1993年辦到今天,4分之1世紀過去,在國際間依舊是無足輕重的三級影展,光是開幕電影《八佰》會在影展開幕前兩天強遭撤展,就知道「政治黑手」有多麼粗暴;即使貴為國師的張藝謀,他的《一秒鐘》也會以「技術問題」突然從柏林影展消失,更別說去年金馬獎會集體缺席惜別酒會,今年除了全面封殺,甚至還以「秋後算帳」威脅「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影人。是的,中國人不但沒有旅行自由,也沒有參展自由,連不表態的自由亦沒有。

中國自以為斷利 實是金馬讓利多年

事實上,金馬獎不是這麼自由,這麼獨立,就不會這麼吸引中國影人,但也因為自由到什麼話都可以上台說,獨立到中國禁片都可以拿大獎,中國其實是不願金馬坐大,引領華人風潮的。再加上中共誤以為金馬獎有今天的高度,悉靠中國電影「讓利」,驟然「斷利」,少了人脈與廣告金脈,肯定就能殺金馬獎威風,逼金馬就範。嫻熟「套、養、殺」策略的中共,曾用相同招式宰殺過多少台商?一夕變色的自由行,甚至還可以策動國民黨砲火對內,歸罪小英。

然而,細數往事,讓利的不是中國,而是台灣。金馬獎不但不曾對不起中國,甚至不惜降格以待,就是不想刺激中國影人,但是中國真的領情嗎?台灣一再委屈,真能求全嗎?

1980年代前的金馬獎也有官方操控手痕,後來改走國際影展路線,什麼禁片與新片都看得到的金馬獎國際影展頓時成為文青時髦指標,即使看不懂柏格曼或塔柯夫斯基的電影,而且每看必睡,也要徹夜排隊,金馬國際影展根本就是80年代文青的記憶與驕傲。

解嚴後,民間接手的金馬獎放眼華人市場,為了歡迎中國影片參賽,不惜自宮,金馬執委會拿下「國際」之名,改稱台北金馬影展,就是怕中國人看到「國際」兩個字就渾身不自在。但也在參賽之後,中國影人才發現金馬獎天地如此寬闊,不但片中有毛歌毛像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可以拿下最佳影片,就連中國至今都還不能上映的《大象席地而坐》也能奪冠,更別說年輕的胡波導演不就是因為來到台灣呼吸過自由空氣,感受到開放思潮,才能先寫出小說「大裂」,再拍成電影《大象席地而坐》?讓侯孝賢都讚歎說:「比我們年輕時拍片還更好。」

藝術高度雞不如馬 中國更怕影人嘗自由甜頭

金馬的藝術高度與豁達大度,遠遠超越金雞,這一點,中國人比台灣人更清楚。拿不到的酸言酸語,拿到的嘴甜直說公平,一直還沒能獲得金雞與百花獎的中國影星周冬雨、馬思純與涂們,不亦都因金馬加持而聲勢暴漲,不也都興高采烈地拿著台灣人用稅金墊付的獎金回中國去慶功?

然而最深層的文化影響卻在於自由風潮的洗禮與衝撞,胡波不就是為了抵抗中國的保守與窒悶,不惜以死相抗?金馬獎對中國獨立製片越是肯定,中國就越心虛越緊繃,封殺金馬其實是遲早的事,粗暴不需要藉口,霸凌更不需要理由,中國的作為就是明明白白昭告世人:自由不是中國人的天賦人權,國家要套利就賞你,國家要奪利就變臉。偏偏,自由不是政治可以扼殺的人性嚮往。

沒有中國電影之前,金馬獎與台灣民眾的互動極強,後來就算中國影人抱走了一堆獎,觀眾對中國電影依舊冷漠無感。以後,管他來不來,台灣人只要好好拍電影,繼續自由,繼續多元,也繼續在頒獎台上講自己想講的話,莫忘初衷,莫失本色,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