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群雄並起的2020大選

繼民進黨之後,中國國民黨昨天公布總統初選結果,高雄市長韓國瑜勝出。不過,明年大選的情勢,反而因此更熱鬧;兩黨初選結束,可能是另一波群雄並起,合縱連橫競逐大位的開始。

兩大黨初選採用全民調一決高下,是初選帶來紛爭的主因。全民調原本在透過探詢整體選民意見,選出最廣受支持、最可能勝選的人,但也會受其他政黨干擾,選出對方陣營所中意的人選,而不是自己黨內的最強棒。這一缺陷,加上民調的方法、標準、程序正義如受質疑,初選結束對兩大黨都未必是團結的開始,更可能是另一波紛爭的源頭。王金平以「奇奇怪怪」形容國民黨初選,最為傳神;綠營傳出近日有些本土派要出走另組新黨,也是後遺症之一。

政治板塊和選民結構改變,也使大選競爭更為熱烈。傳統的藍綠陣營,藍營以對中國親善、社會政策保守「拚經濟」為號召,綠營強調警戒中國、社經政策公平進步,這種近似西方政治的右派、左派之分,在近二十多年來台灣民主化過程,為爭奪執政權而陷入政黨惡鬥,不僅逐漸無力解決國家社會面臨的內外嚴厲挑戰,執政之後的怠惰、腐化和無能,也令不少人對藍綠之爭厭煩。社群媒體興起,短期間物以類聚、呼群喚眾所激發的「同溫層」力量,常超越傳統文宣傳播,也讓年輕世代有較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政治板塊和選民結構,因這兩大要素變化而大為改觀。

以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例的「白色力量」,是這一轉變的具體現象之一。五年前,柯文哲以台大醫生的素人政治為號召,在「天龍國」一舉攻克藍營堡壘;去年底連任之路雖得票滑落,仍驚險過關。如今藍綠兩黨初選揭曉之後,在各方民調至少有二十%支持率的柯文哲,仍是總統大選不可輕忽的一股勢力,八月將決定是否加入選局。必須強調,柯文哲不論最終是否角逐大位,都對大局有影響:參選了,選戰因多角化而更熱鬧;不參選,他個人及「柯粉」仍足以左右大選走向。

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也看到這樣的機會。他初選「把下半輩子貢獻給生我、養我、育我的台灣」說法,也許是參選者的必備台詞,但其本身創業有成,廣泛國際經商網絡,強調新科技與經濟掛帥,使他對中間及經濟選民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有助台灣掙脫經濟困境的討論。從而,對他是否與在中南部基層有實力的王金平搭檔,或與柯文哲合作,各方揣測甚多;郭台銘昨天發表聲明「祝福韓國瑜」、但未提脫黨參選,初選之爭顯未塵埃落定。

相形之下,韓國瑜剛在初選勝出,挑戰已擺在眼前。出線者須整合各方,修補裂痕,團結全黨,整隊出發,韓國瑜在這些工作之外,還面臨考驗。高雄市長剛當上滿半年,就再競選總統,若能當選雖可創下台灣政治奇蹟;但市長還未做出成績就選總統,顯然不合常理和常識,常民難以接受。果然,高雄市民已發出甚大聲量的不滿,要他辭職;罷免活動也正熱烈進行。

問題的本質,在韓國瑜所說和所做,落差極大。他能言善道,政治表演技巧高超,激發支持者熱情的同時,也招來「草包」、「韓導」、「土包子」、「夢想家」等封號;他初選以「庶民」為號召,卻被揭發坐擁歐風豪宅「農舍」,即是顯例。儘管如此,他的支持者包括不少反年金改革的群眾,雖被指「比較沒理性」,卻很堅定。從獲得部分人的支持,能否擴及整體多數人的認可,是韓國瑜的大選考驗。

總統大選之外,幾度政黨輪替經驗顯示,立法院席次之爭攸關重大。對朝野兩大黨來說,國會席次過半是決定「完全執政」或「朝小野大」的關鍵;對其他小黨而言,這是力爭上游或避免泡沫化的挑戰。其中,綠營傳出的組黨行動,即打算匯集不滿黨內初選而可能「含淚不投票」的支持者。在可能群雄並起的大選,最終也許出現各黨都不過半的結果。

無論如何,總統與國會大選是台灣的機會,突破現狀、共創未來的重大考驗。政黨和政治人物不免把執政或權位擺第一位,關心的公民卻不能隨之起舞;讓二○二○大選成為理性思考討論台灣前景的場合,並做明智選擇,是台灣人民的共同責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