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自經區將使台灣遭受池魚之殃

除非中國揚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與數位獨裁統治,與民主、自由市場接軌,否則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甚至政治軍事之對立,仍將持續不斷上演,無法徹底解決。(美聯社檔案照)除非中國揚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與數位獨裁統治,與民主、自由市場接軌,否則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甚至政治軍事之對立,仍將持續不斷上演,無法徹底解決。(美聯社檔案照)

美中貿易談判緊鑼密鼓,預期協議即將簽署前夕,美國總統川普不滿中方意圖推翻承諾,重新談判,突然推文發動奇襲,揚言要將目前課徵十趴關稅的二千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到二十五趴,並且將擴及另外三千二百億美元中國商品。此舉無異投下震撼彈,對全球金融市場及下修中的世界經濟造成衝擊。對於夾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台灣,利弊如何,仍待評估因應,但是,藍營為了替其政治明星韓國瑜護航而重提自經區之舉,是否會讓台灣淪為中國貨換上台灣標籤「洗產地」,再出口的「免稅加工區」,致而遭到美國報復,尤值國人關切。

美中貿易戰歷經近一年之折衝,原先預期本週五即可達成休戰協議,如今川普的突襲,是否使談判重回原點猶未可知。但此一意外發展反映了吾人的一貫論點,即美中矛盾屬於結構性因素,乃是在經濟上的國家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以及政治上的專制極權與民主法治的對抗。此外,更夾雜美中之間近一個半世紀以來對各自角色的錯誤認知:美國自認在列強瓜分蠶食中國之際,只有自己以傳教士心態與文明先進國家之使命感,獻身改造中國這個落後貧窮的異教國家;但是,中國卻視美國與列強是一丘之貉,覬覦的同樣是中國市場及租界地等實際利益。因此中共建國之後,即有所謂超英趕美的口號,及至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質上更是一場民族長征的百年馬拉松,最終欲取美國而代之,成為二十一世紀第一強權。由此可見,美中的矛盾衝突,乃是國際地緣政治與經濟之對撞,即使此次幸獲協議,也只是暫時畫上休止符,彼此之間衝突之因子依舊根深柢固,難以完全化解彌合。

換言之,除非中國揚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與數位獨裁統治,與民主、自由市場接軌,否則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甚至政治軍事之對立,仍將持續不斷上演,無法徹底解決。最大癥結在於,美方對中國的要求,諸如智財權、市場准入、強迫技轉及國家補貼等,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貿得以快速成長之關鍵因素;而現在習近平政府高舉的「中國製造二○二五」,試問,若是沒有國家資本挹注之購併、沒有盜竊外國高科技智慧財產、沒有設立高門檻市場准入保護本地企業,以及對政策扶植產業之補貼與租稅優惠,中國的經濟與產業何能再創高峰?尤有甚者,缺乏高科技與經濟資源所打造的銅牆鐵壁,中共如何維繫政權?美國欲促成中國的經濟朝自由市場轉型,並牽動政治之民主化,對中國人民是福,但對於統治的中共則無異末日來臨,因此能拖則拖,能延則延,變成其主要談判對策。

美中是台灣最重要經貿夥伴,兩虎相爭,目前對我似乎利多於弊。四月份台灣對美出口大幅成長,轉單效應已經浮現;而今年台商回流投資,至今逾二千億元,一反過去台灣資金企業向中國傾斜的態勢。過去二十多年,台灣資金人才技術大量流向中國,造成內部投資不足,產業空洞化。如今政府正應因勢利導,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製造業回流,方能真正拚經濟。令人遺憾的,此刻藍營政客為了力保韓國瑜聲勢之不墜,助其完成總統大夢,竟然力推連韓某本人都說不清楚的自經區,使之成為台灣因應美中貿易戰之一大變數。

自經區以鬆綁法規與管制及免稅,吸引外資設廠與進口國外原物料,加工再出口,期待由此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經濟競爭力。因而,自經區是單方面對外開放,並非對等的貿易協定,在馬英九時代曾力推最後卻不了了之,可見其之窒礙難行,並未因藍綠而有所差異。加以美中貿易強烈對抗,中國企業亟思轉移產地規避美國的關稅懲罰,則此時成立自經區,將會成為中國企業搶進,以其廉價之原物料、農產品加工製造,將中國貨(MIC)變身為台灣貨(MIT)。一旦如此,台灣恐將成為美方關稅報復的對象,影響美台日漸密切的政經交流,可說賠了夫人又折兵。由此可知,藍營對自經區之舊調重彈,一則倡議者本身對其內涵一無所悉,再則恐陷台灣遭美方制裁,堪稱百害而無一利,萬萬不可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