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知識分子

《國家之夢、文化之愛》(允晨文化)在台北的出版座談,鄭欽仁和李永熾兩位台大歷史系教授都出席與談,他們也是《一個詩人的台灣守望一九九九─二○一八》系列六冊套書的推薦人,有文化格局,對台灣的國家有憧憬。

這兩位已先後從台大歷史系教授退休的學者,具有知識分子的典型性。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發生後,一份事前已連署備妥的大專院校教師支持統治當局名單,在報紙以廣告形式發佈,少有人未參與連署,鄭欽仁、李永熾是少數不從者。

這份事件前已連署的聲明,預示了美麗島事件未暴先鎮的統治權力作為,備以為當局美言,為政府宣傳之用。在台灣的大學裡,包括台灣大學,戒嚴時代,文史學者大多被黨國體制牽繫著,本質上也率多保守中華文化論者,對民主的意義沒有守護之心。鄭欽仁、李永熾風格獨具,對獨裁統治有異議分子風骨。

鄭欽仁是中國史學者,對中國歷史存在的封建、保守性,極有研究。一九八○年代,他對中國結的批評、他的命運共同體論說(謝長廷引用,李登輝也延伸,但以「生命共同體」述之,是語意的疏忽。)對台灣追尋主體性統合具有啟示性。

李永熾是日本史研究者,對思想史的接觸投入甚多,也是翻譯家,經由日文譯介了許多論述,兼及了文學。他參與「澄社」的創辦,是一位自由派、有社會意識的學者。

美麗島事件前後《台灣政論》、《美麗島雜誌》、《八十年代》,以至《首都早報》,鄭欽仁、李永熾都是參與者。一九八○年代末,更與許多學者共同創立「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彰顯了知識分子介入的精神,對台灣的民主化、獨立化,戮力甚多。

兩位都是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後,在東京大學深造的台灣人知識分子。在戒嚴體制下,從知識的視野體現對民主、自由的追尋。不像許多人被威脅、利誘加入中國國民黨。(民進黨有許多人也曾是。)顯示某種文化病理。

台灣應該對真正的知識分子有更多的尊敬和重視,而不只是崇拜政治人物。在意識形態和利益形態牢結裡,許多讀書人被綑綁,無法真正脫出,也非知識分子。從一九七○年代(事實上,更早在一九六○年代就有從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覺醒起來的知識良心。)

一九八○年代更積極展開的民主化、自由化推進,為何不能真正成功?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行動的角色扮演,存在著缺陷,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再體現鄭、李兩氏的知識分子風格,極為重要。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