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台灣關係法」四十週年

◎楊甦棣(Stephen M. Young)

◎楊甦棣(Stephen M. Young)

美國在台協會即將在今年四月正式遷入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新館,那裡可容納五百多名協會工作人員。這個規模反映出美台關係四十年來的顯著成長。(資料照)

在一九七二年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後,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原本打算儘快承認北京政權,但「水門案」醜聞迫使他在兩年後辭職下台,時機戛然而逝。在毛澤東於一九七六年辭世後,中國內部也陷入混亂和激烈的接班人鬥爭。

卡特政府幾乎未考慮台灣處境

隨著蘇聯持續在東歐、非洲及亞洲各地遂行侵略,美國與蘇聯旨在緩和雙方緊張關係的「低盪」(détente)政策開始動搖,且因前蘇共領導人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的健康狀況不斷衰退而加速瓦解。中國和蘇聯於一九五○年代末期開始交惡,一九七○年代後期演變為邊界衝突及意識形態爭執。毛澤東死後,鄧小平持續對中國的北方鄰國蘇聯採取敵對政策。因此,對美國而言,自卡特總統任內的一九七九年元旦起與北京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確立由北京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現實,似乎理所當然。

儘管華府和北京建交的決定,並未完全出乎台北意料,對台灣卻仍是一記重擊。在與華府斷交前,台北已經歷一段邦交國紛紛改投北京懷抱的斷交潮。聚焦於「聯中制蘇」的卡特政府,決定和北京建交,以反映美中雙邊關係逐漸升溫的發展。

當時,由卡特主政的白宮幾乎沒有考慮到台灣的處境。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美國大使館關閉,使館官員開始在大使館副館長比爾‧布朗(Bill Brown)的官邸舉行非正式會議。雖然華府暫時將外交人員留駐台灣,但對於美台關係接下來何去何從,並不怎麼在乎。

TRA是一項歷久彌新的立法

所幸台灣在美國仍保有許多朋友,包括美國國會中組織良善的親台團體。在國務院和學術界的台灣友人,以及同情台灣處境的台裔美國人協助下,國會迅速提出後來稱為「台灣關係法」(TRA)的法律草案,一九七九年三月獲國會通過,卡特總統於四月十日簽署生效。

如今即將邁入第四十個年頭的TRA,已證明是一項歷久彌新的立法,持續受到國會及一般民眾支持。TRA催生了「美國在台協會」(AIT)的成立,並以維繫雙方在斷交前長期密切關係的精神為宗旨,提供了華府與台北間的軍事採購及非官方接觸架構。

筆者於一九八一年四月派駐台北,當時是一名對重回近二十年前幼時故地興奮不已的年輕外交領事人員。我發現,AIT的美方職員在與台灣當局往來時,仍謹守非正式關係的界線。等到台灣的老朋友隆納‧雷根入主白宮,任命資深的中國通李潔明(Jim Lilley)擔任第二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後,AIT人員才開始較為熱絡地與我們的台灣老朋友接觸,範圍也逐漸擴大。AIT的駐在官員也發揮創意,積極維繫雙方緊要關係,而且獲得同情台灣處境的美國國會一如既往地支持。

接下來的四十年物換星移。台灣經濟繁榮發展,並蛻變為現代民主社會,成為整個東亞地區最開放的社會之一。台灣的經濟發展經歷若干階段,確保其區域及全球競爭力。而在鄧小平統治下,中國也憑藉經濟高速成長,躋身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但中共政權仍不願相應地推動有意義的政治自由化。

AIT下月遷入內湖新館

共和、民主兩黨的歷屆美國政府,一再透過言語及行動,審慎地向台灣的友人,確認美方對台灣穩定和安全的堅定承諾。華府已依據TRA為台灣軍隊提供防禦性武器與訓練,並在亞太地區維持壯盛的軍事力量。儘管近年來中國軍力崛起,但若北京當局愚蠢到企圖武力犯台,美國及其盟邦並不缺乏遏止人民解放軍侵略行動的辦法。

過去四十年來,縱使不存在傳統的正式外交關係,美台關係仍充滿活力,締造非凡的成就。AIT即將在四月正式遷入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新館,那裡可容納五百多名協會工作人員。這個規模反映出美台關係四十年來的顯著成長。在國會與美國社會中許許多多支持者的鼎力相助下,這段期間的歷屆美國政府,也始終信守華府對台灣安定的承諾。

支持美台強健關係堅實典範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都懷抱著遲遲無法實現的期望,亦即中國將透過對外開放其社會,在政治上融入現代世界,如此或許有助於促使中國對台灣採取更務實的態度,儘量減輕台灣可能遭到中國無端侵犯的疑慮。然而,除非台灣海峽兩岸的結構有所改變,台灣的朋友可以放心,美國兩大黨對台灣及其深具民主精神的人民的支持將不會間斷。TRA已證明是支持美台強健關係的堅實典範,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我找不到懷疑其功效的理由。

(作者楊甦棣,二○○六年至○九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一○年至一三年擔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國際新聞中心茅毅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