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梁朝雲/從資訊融入教學 看台語電視頻道的理想落實

梁朝雲/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教授

台灣自一九九七年起,即開始推動資訊教育改革,希望協助國內新生代能在資訊時代中站穩腳步,並求永續發展。初期,教育部斥資近六十五億元強化電腦軟硬體設施,讓全國中、小學班班有電腦,人人能上網,另亦積極培育資訊教師,廣設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不過,就課程規劃而言,當時係將資訊教育獨立成為一門「學電腦」的學科,而非應用電腦於改善老師教學並強化學生學習上。各校教師因欠缺電腦使用和教學應用的知能而抗拒,多半委任數學或物理或年輕教師扛下資訊軟硬體規劃、採購、建置、管理與實際教學的重責。在各科時數競爭、教師委蛇以對,與資教人力不足的窘境下,造成充實設備和落實學習之間的巨大鴻溝。

自二○○一年起,教育部逐漸調整腳步,開始鼓勵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合於各科教學,並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不過,當時各校執行時仍以簡報呈現多媒體教材居多,未注重數位媒體的互動性與網路的無遠弗屆。許多課程將資訊科技當作老師,讓學生「從電腦學」,但因網路內容品質令人質疑,且學生任意將搜尋到的資料複製成為作業繳交,使人疑惑這類學習行為的適當性。諸此現象距離原設之建立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態度的目標,相去甚遠。二○○五年以降,資訊科技逐漸轉換成為「學習夥伴」的角色以解決各科問題,教育部開始補助建置資訊種子學校,進行「用電腦學」的教學示範並輔導他校,以建立各校特色並提升整體成效。儘管經歷十年努力,國內已有多所頗具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但,自屬課程與額外推廣的精力耗損,讓許多菁英資訊教師的能量消磨殆盡,加上評鑑制度的形式主義,更是冷卻熱忱的重要因素。

資訊科技若獨立成科,便永遠無法擴散;資訊科技若不融入各科教學,便永遠無法普及應用;資訊科技若不結合問題解決情境,便永遠只是教學觀摩或評鑑時教室的佈景,無法落實到民眾的生活應用。台灣資訊教育的演化,也發生在各電視台與廣播電台的數位化進程。最初,各廣電組織因應數位潮流,只是將資訊系統納編於工程部門,規模大者則有資訊獨立部門,後來部分前瞻媒體開始設置new media部門。筆者於二○○四年即呼籲,數位化必須貫穿全組織,即便是設立new media部門,也應由副總以上主管統籌,指揮融入媒體內容產製營銷的所有環節。否則,各部門仍會因循舊規而無法普及應用,甚至產生部門之間的斷裂缺口,國內廣電媒體也因此永遠無法精確地因應數位匯流的衝擊。

欣聞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讓公廣集團未來得以依法設立台語電視頻道,確保母語傳播權的平等。台灣有超過七十%的人口使用台語,且於二○○三年和二○○五年即分別成立客家台和原民台,但台語的官方電視台與廣播頻道卻一直因為政治因素而延宕。不過,從過去十數年來客家台和原民台的營運成效來看,又讓人不禁擔心起台語頻道的未來。在整裝待發的前夕,希望對未來的營運團隊提供一些建言:

一、頻道名稱是否還有轉圜的餘地?若真心關懷台語的存續,若認為台語才是我們的國語,那是否仍須要稱此為台語頻道?二十年前,當網路成癮議題正夯時,青輔會曾想要設置網路成癮官網,推廣正確網路行為,以導正成癮行為。當時受諮詢的筆者曾淡淡回問,這龐大經費設置的網路成癮官網,會有青年人來點選觀看嗎?全場靜默。如果台語頻道還是如客、原兩台一樣,只是為了滿足同溫層的心理依戀或資源宰制,而沒有更高遠的理想和更強烈的企圖,其成效便可能仍如客、原兩台現況。

二、頻道內容與營運可否不必依循傳統頻道的經營方式?母語和其文化的傳承,重點在於要能讓年輕族群buy in,但隨著台灣民眾收視習慣的改變,這些賴以傳承的族群早已不看電視。如何能讓他們的眼球「滑」回並黏著於電視上,必須要有全新的營運模式,而這種營運模式必須要從內容規劃的起點,便開始思考跨平台串聯和使用者服務。秉持「Program is Portal」的理念,為台語頻道的永續經營而勇敢創新並重視成效,這才是真心之舉。而創新實驗也不必全由台語頻道主導,導入自媒體資源或與優質新興媒體合作策展或共同產製也許會是一條有效的道路,如導入可追蹤收視的網路機制、應用巨量影音使用資訊以洞悉商機、導入使用者經驗設計實務等,都是值得嘗試的行動。

三、在經費有限下,是否已規劃廣結社會資源?在注重成效與發揮實質影響力的考量下,便需要走向生活應用面的媒體服務。台語頻道也許可以扮演推動全民影音運動以厚實創新內容的重要角色,如向經濟部爭取設置網路影音小商育成中心、向農委會暨衛福部爭取食農教育與食安推廣計畫、向教育部爭取網路影音扎根計畫(國中、小學為目標)、向文化部爭取「用影音寫自傳」計畫等;此外,亦可向外交部和僑委會爭取,為特定族群提供影音服務,滿足其在台生活需求,如製播生活資訊英、台雙語新聞、設計介紹台灣風土民情的台語短章(針對新住民與各國旅台人士)。爭取政府並連結社會資源,為利基市場提供影音服務,讓台語成為在台人士親密的「生活夥伴」。

期待台語頻道的主事者能記取國內推動資訊教育的經驗,能精確掌握數位時代的市場實況,能對台語推廣和文化深植懷抱更高遠也更積極的目標,以及能對電視頻道的營運有更具實效的做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