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網路+槍枝=基督城大屠殺

◎ 沈政男

紐西蘭基督城發生清真寺大規模殺人事件,兇嫌塔蘭特(Brenton Tarrant)是28歲澳洲男子,他之所以挑選紐西蘭犯案,他在一篇名為「大取代」的網路長文裡講得很清楚,乃想要震醒世人,「世上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地方,連紐西蘭都一樣;歐洲白人必須警惕,我們就要被其他人種取代。」

塔蘭特明明是澳洲人,為什麼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歐洲白人?這是因為他的犯行完全模仿2011年殺害77人的挪威殺人魔布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而當時32歲的布雷維克寫了一千五百頁的「宣言」,每一頁都在強調歐洲已被侵占,必須發動另一次十字軍東征。有人說塔蘭特的思想是「白人至上主義」,若果如此,為什麼不是針對任何非白人族群?就因他的主張乃抄襲布雷維克。

布雷維克與塔蘭特,一個在北歐,一個在澳洲,如何產生關聯?兩個字,網路。布雷維克把他的「宣言」放上網路,也把準備攻擊行動的過程,包括如何賺取經費與購買武器,詳加描述,於是在千萬陌生讀者裡,「啟發」了另一個政治狂熱份子塔蘭特。如果沒有網路,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在網路時代,各類意識形態得以迅速散播,政治主張相同的人很容易彼此影響,甚至串連,等於為極端主義鋪下一座溫床。且塔蘭特以臉書直播殺戮畫面,這是布雷維克沒想到的招數,而這類畫面很可能又會在許多人心中埋下恨意與報復的種子。

以政治為動機的大規模殺人事件,常有社會氛圍因素,塔蘭特就表示他支持美國總統川普的「白人認同復興」思維,或許也從川普的反移民政策得到鼓舞。反觀德國總理梅克爾,因為近年來廣納各國移民,而被塔蘭特恨之入骨。

政治狂熱份子到處都有,怨恨「非我族類」的人也不少見,但那些失控的恨意要能有殺傷力,最後的關鍵因素還在能否取得槍枝。塔蘭特的行兇槍枝都是合法取得,顯見紐西蘭的槍枝管制仍太寬鬆。台灣人的政治狂熱比起歐美不遑多讓,何以至今沒有發生這類掃射事件?主因就在於槍枝尚未氾濫。台灣社會應關注這類事件,並引為殷鑑,否則一旦讓槍枝握在失控的政治狂熱份子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作者為醫師,台中市民)

就像社群媒體的「聖戰」歪風

◎ 徐逞陽

紐西蘭基督城的二座清真寺,上週遭極端份子持槍闖入展開屠殺,過程更在臉書公開直播。警方發現後,立即通知臉書公司刪除不當內容;而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更大聲疾呼要求民眾切勿轉傳,以防止案情更加惡化。

這起槍擊案造成當地50位穆斯林死亡,堪稱紐西蘭近29年來最大的槍擊案件。遭逮捕的澳籍兇手塔蘭特,犯案前便在Twitter發布近74頁的犯案宣言「大替換」(The Great Replacement),以清楚交代自己身分與動機。而直播殺戮之行為,更是為了激化起世界各地的支持者。基此分析案件背後真正目的,便是藉由血腥屠殺吸引群眾關注,讓「白人至上」的極端意識形態,在傳播上獲得極大化的效應,目的在喚醒潛在同溫層,產生起而效尤之現象。

事實上,利用社群媒體傳播極端意識形態已非首見。恐怖主義研究學者魏曼(Gabriel Weimann)早在2014年研究中指出,在Twitter、Facebook與Instagram 等社群網站中,充斥著伊斯蘭國等聖戰組織,刻意產製的宣傳訊息,以向世界散布極端恐怖思想。而今日紐西蘭槍擊案與渠等相比,除了意識形態的差異外,手法目的均如出一轍。

有鑑於此,我國當須及早應對,唯有政府制定有效政策,加重社群網站社會責任,以及強化學校社會教育等多元手段,才可能降低極端思潮在社群網站中醞釀發酵之可能。

(作者為政治所研究生,屏東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