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仁健
在戒嚴時代的街頭運動裡,要分辨藍綠較容易。除非是刻意「打入」黨外的抓耙仔,否則藍這邊負責政治偵防的部門,會優先挑選外省人,尤其是眷村出身的外省人;而綠這邊的則會對外省人較具戒心,甚至對不諳台語的記者也都小心翼翼。
但這幾年來,尤其2016年蔡英文總統執政後,這樣的藍綠界線出現了混淆,甚至是錯置。被戲稱是「台獨吉娃娃」的各種年輕社團,除基進黨有在訓練,其他幾乎全操華語。相反的,統派團體動員的活動中,一些尤其是來自宮廟或特定「社團」的年輕人,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
從這些現象看來,台灣僵化多年的政治板塊已在移動。當國民黨越來越新黨化,新黨越來越共產黨化時,反而變成民進黨越來越國民黨化了。無論傳統民進黨基層是多討厭「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多麼不爽那面車輪餅旗,環境變化下,民進黨被政治板塊推擠挪移到了「中華民國守衛者」的位置。
這幾天遇到一個眷村第二代,本身也是職業軍人退休的同學,他說自己選舉,以後不會再投國民黨,更不會投新黨了。我就好奇地問他:「幾個月前你不還去政戰學校那裡堵蔡英文,抗議她砍你的18%,怎麼現在眼看蔡英文就要垮了,你反而要支持?」
「反年金改革團體」2017年6月動員群眾前往政戰學院抗議,警方出動攔蛋網,阻攔群眾朝總統車隊丟擲物品。(記者陳恩惠翻攝)
他回的這段話,讓我有些意外。他說:「18%不重要,中華民國才重要。沒有中華民國,連退休俸都不會有了,還談什麼18%?現在看起來反而是蔡英文在挺中華民國,獨派在罵蔡英文。相反的國民黨面對中共,幾個總統候選人好像是搶著要去投降。大陸那邊無論誰來,我們都要把國旗收起來,可是我們去那邊,他們從來不收,這怎麼會是國民黨說的對等?退休將領整天跑大陸,跟解放軍坐在一起,這畫面更讓我反感……」
對於現實政治,我本來就不想多談,與老同學也就沒在這話題上繼續延伸,我們又談起往事了。不過當眷村第二代都開始懷疑,國民黨的這幾位總統候選人,還願不願意用「中華民國」去跟對岸交流?甚至立場比蔡英文還軟時,到底是「國民黨重要?還是中華民國重要?」或許就是讓我這位眷村同學轉向了吧?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著有《你不知道的台灣》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