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飛了四年的變化球

習近平有句順口溜「兩岸一家親」,柯文哲也將「兩岸一家親」琅琅上口。國台辦有句狠話:「絕不允許少數人在中國賺錢,卻支持台獨」,柯文哲也模仿說:「不要在台灣喊獨立,又在中國做生意,我最討厭這種人」。此外,柯文哲還在談及美中台關係時比喻,「強盜(台灣)眼中只看到錢,卻沒看到警察(中國)」;而未來十五年,美中對抗是國際大局,台灣要思考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兩岸關係的本質,柯文哲迄今尚未具體表態,模糊策略是他慣用的話語方式。

老實說,一一二四之前,有人憑「兩岸一家親」抹紅柯文哲,未必能夠打中要害。一一二四,柯文哲的得票,顯然不少來自綠營支持者,這就說明了藉由「兩岸一家親」黑他,予人舉證不足之感。不過,經過一一二四的洗禮,加上民進黨自取其敗,柯文哲新增的話語,可能不自覺讓自己的政治光譜往中國挪移。因為,那些新增的話語,連結不上台灣價值,也連結不上普世價值,其所流露的是習近平的「新時代」精神。

其實,「兩岸一家親」五個字,原本無可厚非,但若內涵窄化到國共那種一家親,就壞了。對岸除了專制政權,還有民運人士、維權律師、公共知識份子、上訪民眾、低端人口等,如果只親前者,不親後者,豈不是跟國民黨人一般見識?馬英九不就是那種「兩岸一家親」?再說,台灣這個島國,應該四海皆兄弟,韓國、日本、美國、太平洋島國、紐澳、東協國家等,台灣都必須跟他們「兩岸一家親」,不是嗎?尤其是,美國攸關台灣主權與安全至大,台灣最當「兩岸一家親」的非美國莫屬。跟友台國家不一家親,反而跟仇台國家一家親,馬英九不就是那樣把自己鎖進中國的?

首都市長,眼中不能只有中國、沒有世界。對中國固然要建立知己知彼的「中國觀」,站在台灣總體而言更要有「國際觀」,隨時從國際的高度來審視台灣、中國與兩岸關係,這才是一個世界島領袖人物的基本功。當今,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其癥結在於不公平貿易。去年十月四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美國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長篇演說,闡述甚詳。事實上,台灣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也一樣面臨中國的不公平對待,經濟領域蒙受巨大的政治陰影,「在中國賺錢」就得臣服於中國的政治正確。但,台商將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帶到中國,誠如習近平所形容的:為改革開放做出重大貢獻。台商幫中國賺更多錢,自己獲得合理利潤,不是政治與經濟的交換關係。本末倒置,附和國台辦的似是而非詭論,從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來看,不得不說柯文哲的「國際觀」有待加強。

柯文哲的政治思想,還在發展階段,現在或許不宜驟下定論。不過,所謂的「美中對抗是國際大局,台灣要思考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按照柯文哲迄今的話語來看,「在兩邊當中,要求一個平衡」,似乎無法找到平衡點。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講話,雖然柯文哲表示「目前習近平的說法還沒有被台灣主流意見接受」,但他的話語仍令人起諸多中國聯想,而疏於把握川普所創造的機會,認知停留在「台灣是川普商品架上的一項產品」。日前,連他也直言,自己相關的美中台關係話語,「去訪美不會過關」。可見,兩岸、台美、國際,都是柯文哲未完成的考試卷。今年三月訪美,對他會有什麼腦力激盪,能否拉高他的「國際觀」,大家且拭目以待。

一一二四以來,綠營內部有「請蔡總統放棄連任」、「誰要選、誰不選,不是誰說了算」的交鋒,藍營內部有四個太陽、十五個諸侯的矛盾,柯文哲雖僅險勝卻有突圍藍綠夾殺的經驗,再加上,二○二○隱然成為美中對抗的新戰場,誰浮誰沉,變數很多。其中,柯文哲堪稱政治球場裡的一個變化球,而這個變化球已經飛了四年還繼續飛。至於二○二○,誰主浮沉?這是對台灣公民的一大考驗。台灣公民如何展現自己是主宰浮沉的國家主人,也將決定台灣是不是能夠完成其「出埃及記」,抵達富饒的應許之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