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台灣在美中關係裡的利害得失

美國和中國當前的緊張對立,成為我們面對現實進行反思的絕佳時機。(資料照)

◎羅曼

當我們評估台灣面臨的威脅,以及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相關安全利益時─同時意識到落實政策倡議所需要的長期前置時間─有許多人希望,美台關係沒有和美國與中國關係的循環週期綁在一起。然而,不論政府輪替後的官方政策是什麼,兩者總是息息相關。這使得美國和中國當前的緊張對立,成為我們面對現實進行反思的絕佳時機。

華府支持台灣 愈來愈強

首先,是好消息。華府堅定支持台灣,而且力道愈來愈強。美國此刻對台灣議題的積極,甚於一九九○年代以來的任何時候。班班明證見諸過去幾年國會通過的許多措施,包括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的友台條款、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立法、《台灣旅行法》,以及最近通過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 ,一再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乃其印太戰略的核心。

對台灣的支持在川普政府的政策中也清晰可見。川普其實不必簽署《台灣旅行法》,也能使其正式成為法律。一位更在意中國反應的總統,可以選擇不簽署而使該法案自動生效,讓自己可以向北京撇清關係,但川普沒有這麼做。更重要的是,川普政府已將對台軍售的程序規則化,過去兩年來每年都批准一次重大軍售案,而且今年還可能再次交易。從這些軍售案的內容來看─例如對台灣國造潛艦計畫的支持─美國對美台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如今要比第四十三任總統布希首次執政以來的任何時候更加開放。

蔡英文是負責盡職管家

第二,台北對兩岸關係議題的審慎態度,推動美台關係正向發展。蔡英文是台灣對美關係負責盡職的管家,這反過來給予華府的友人為台灣爭取利益所需要的空間。只要北京對她的攻訐依然牽強─譴責新博物館開幕之類的瑣碎小事─她在華府的地位將屹立不搖。但她若為黨內鬥爭所迫,釋放支持法理獨立的明確訊號,她的優勢將於焉不保。川普政府不會壓迫台灣向中國讓步,但也不希望台北造成美中關係的危機。

這股動能如何在布希政府時期消耗殆盡的過程眾所皆知。布希上任之初,扮演親台陣營的火車頭。他準備大手筆地展現對台灣的支持,例如二○○一年核准包括(紀德級)驅逐艦在內的對台軍售案;對,還有潛艦。然而,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接踵而來,美國因而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基於充分的理由,台灣當時並非布希總統念茲在茲的優先要務。他最希望台北扮演的角色,就是不要成為讓他更頭痛的麻煩製造者。但陳水扁總統拒絕配合,代價就是兩位總統的關係惡化,布希就任首年的對台承諾因而無以為繼。

美與台兩大政治勢力合作

第三,美國將和台灣對立的兩大政治勢力合作。華府的對中強硬派偏愛民進黨,因為它在制度面上堅決反對中國。北京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或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的肆意謾罵,只會增強他們支持民進黨的論見。然而,倘若國民黨贏得下屆總統大選,華府也將做出必要的調整。在二○一二年,歐巴馬政府曾基於美中關係的優先性,有效地反對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或許和川普政府一樣,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但華府不會做出與此前類似的努力,阻止國民黨重掌政權。

也就是說,為了確保再次執政時能夠獲得最友好的待遇,國民黨應該從現在開始,針對美─台─中關係的細微差異向華府說明。多年來將國民黨刻畫成「親中」政黨的新聞報導,幾乎必然造成美國對台灣政局的理解不夠全面。若不設法導正這些誤解,美國與台灣新政府的關係可能從一開始就會崎嶇不平。

美中持續維持務實關係

第四,美國將繼續和北京維持一種務實的關係。要是台灣有某些人期盼美中關係徹底決裂,以為如此可以從中獲利,他們將會大失所望。毫無疑問,美中關係正進入一個新的競爭時代,但雙方也都關切如何約束這場競賽不至於失控。美中兩國將持續化解彼此的分歧─以一種不會導致關係全面破裂,或降低其衝擊的方式加以管理,而非尋求徹底解決。光是涉及經濟利益的風險,就必須以此方式因應。

川普政府對中國手下留情的領域即為明證。去年十二月初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上,美國並未就經濟問題與中國攤牌,並將兩國經濟關係的命運交由真正的交易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代表萊席爾(Bob Lighthizer)決定。

此外,川普政府也尚未派遣內閣層級的官員前往台灣訪問,全然服膺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承諾。在南海主權聲索到中國產業政策等議題上,川普政府無懼於與中國對立,卻基於某種不明原因,對促成美台自由貿易協定猶豫不決─這項倡議也完全符合美國的「一個中國」承諾。

美台關係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只有雙方謹記檯面下的非官方現實,我們才能加以兌現,並維持關係的穩定。

(作者羅曼為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魏國金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