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開放博弈事業的相關法律還在立法院待審,行政院經建會日前宣布就此正研議相關辦法,預計半年內提出報告與配合措施,連日來引起若干地方政府關注,表明有意爭取。從發展觀光休閒事業的角度看,賭場是可以考慮開放,惟許多國家的經驗也顯示,開放賭禁若未經事先妥善規劃,其利弊得失參半,台灣社會不宜對開放博弈事業寄予過度的期待。
有關開放博弈事業的討論,並非始自今日。台灣對於公開賭博,一向採取保守態度,不說賭場,即令在許多國家相當普遍的賭馬或體育賭博,台灣都尚未開放。再如彩券這種幾乎風行各國的娛樂,台灣從官方發行的愛國獎券改成現今的公益彩券,也經過長時間的社會討論。如今經建會受命研究開放賭場,有如主管官員所說,應與新加坡前年撤銷賭禁有關;新加坡政府嘗試以發展休閒度假產業為目標,藉開放賭場為該國旅遊事業注入新競爭力。
主張開放賭禁的道理很多,符合人性是其一。賭與色情一樣,既是人性,若不適當開放,嚴加禁絕,必導致其流入地下,反而孳生流弊,社會也要付出代價。其次,國際化使得全面禁賭不再具有實質意義。台灣於一九八八年停止發行三十八年的愛國獎券,主因即是當時民間開發並依附香港彩券,推出大家樂,而愛國獎券發行單位抱殘守缺,未能靈活因應,獎金獎額及開獎方式均相對落伍,終致走向失敗,其後方以公益彩券形式回應公眾的需求。同樣地,新加坡打算以開放賭禁為這個城市國家提升競爭力,亦有鑑於近年從澳洲到澳門,許多新加坡鄰近國家或觀光競爭者紛紛發展博弈事業,不僅吸引新加坡觀光客,亦衝擊其本身旅遊事業繁榮。至於其他贊成開放賭禁者,至少還強調博弈事業合法化帶來經濟繁榮與稅收,有如公益彩券為國庫及公益事業增添不少收益。
不過,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至今禁賭,原因除了出自道德及社會風氣的考量,還有鑑於開放賭博若未經妥善規劃,不免導致相當負面的社會效應。賭固為人性,但未經克制的人性導致病態,好賭成癮或強迫性賭徒,是賭禁開放之後各國共見的現象。另外,開設賭場能否為「資源貧瘠、開發遲緩」地區帶來確實經濟社會效益,也難有定論;美國不少印第安人保護區開放賭場,效應即受質疑。正因如此,即令博弈事業合法化的國家,對於其開放仍有若干限制,例如未成年人、貧困或低收入者不得入場,有的則以特區方式為之,或限制本國人進入。
在如此利弊參半的情況下,台灣並非不能開放賭禁,但勢須妥善規劃,且不宜對此過度期待。二千三百萬人口,且國民對觀光旅遊需求殷切的台灣,經由開放賭禁為休閒產業增添動力或不失為可行之計,惟其隨之而來的經濟社會負面效應,亦須預採配合措施以為降低。此外,純就開放賭場振興觀光事業而言,賭場要吸引足夠的客戶光顧,交通便捷或地點適中至為要緊。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雖處沙漠之中,但其交通四通八達,加上會議、展覽及其他特色產業匯集,乃能常保賭國重鎮地位。從這個角度看,台灣離島對發展博弈事業興趣雖大,離島建設條例即擬加入博弈條款,但離島普遍受半年東北季風影響,對外交通常遭限制。經建會在規劃開放賭場時,宜將此列入考慮。另外,有關在台灣本島,尤其是都會區開設賭場,以其治安等負面效應不易減控,實應保守處理。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