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美台關係—務實而不務虛

◎鄧志強(Abraham M. Denmark)

關於增進台灣與美國非官方關係的方式,近來在台美之間的討論中,已充斥著象徵主義(symbolism)態勢。 然而,象徵性的動作除了搶佔幾天媒體頭版,究竟對台灣有多少實質助益,則不清楚。現在,華府和台北應該跳脫這類象徵性的姿態,將雙方的努力聚焦於可行的有效實質行動,才能持續地提升台灣的安全及繁榮。

對台政策 愈來愈偏象徵意義

近幾個月來,華府和台北之間的政策討論,已愈來愈偏向美方如何對台灣展現具有象徵意義的支持。包括美國應邀請台灣軍方參與大規模軍事演習的構想,以及哪位美國政府高層人士應親臨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內湖新館落成典禮的議論等。

近幾個月來,華府和台北之間的政策討論,已愈來愈偏向美方如何對台灣展現具有象徵意義的支持。例如哪位美國政府高層人士應親臨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內湖新館落成典禮。(資料照)

這不是說象徵意義不重要。確實,象徵性的姿態是領導高層表達誠意、嚴肅看待其政策時,一項極為重要的工具。藉由聯合演習、高層訪問與其他行動,展現雙方關係的密切及承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涵,遠非官方新聞稿或演說傳遞的訊息所能及。

然而,象徵主義也就只是工具,還是一個轉瞬即逝的工具。更確切地說,能對一個地方的命運或一個民族的和平及繁榮產生具體影響的,乃是實體(substance), 而非象徵主義。若無實體支撐,象徵主義將淪為空洞作態,相較於存在的現實顯得蒼白無力。

華府敲鑼打鼓 反而不利台灣

隨著美國國會通過沒有實際影響、卻具有極大象徵性價值的「台灣旅行法」(TTA),美台雙方對象徵符號的執著已達到巔峰。究其實,台旅法授權美國行政部門可派遣高層官員訪台,但這是行政部門本已擁有且慣常行使的權力。二○一四年,美國就曾派內閣層級官員︱環保署長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訪台。由於行政部門已具備這類職權,事實上根本無須國會授權。台旅法真正達到的「效果」,是大幅提升這類訪問引人注目的程度,如此高調的做法到頭來反而不利於台灣。

諸如通過台旅法般顯眼的象徵性姿態,對台灣幾乎沒有任何實質助益,同時反而讓北京當局認為此舉對其「一個中國原則」與中共統治的正當性基礎構成挑戰,必須加以回應。儘管這類顧慮或許是杞人憂天或誤判,但北京當局的反應並非雲淡風輕。台旅法的通過,實際上幾乎無損於美國自身,中國攻訐謾罵的主要對象仍是台灣。在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台旅法後,北京當局即利用實彈演習、戰鬥機與轟炸機機群多次「繞島巡航」, 加強對台灣軍事施壓的力道。

這個教訓很清楚,即當華府敲鑼打鼓時,台灣反而會面臨更大壓力,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實質好處。

鄧志強(Abraham M. Denmark)

記取經驗 重新聚焦實質倡議

華府和台北均應記取這幾個月來的經驗,將雙方的努力重新聚焦於可創造重要實際成果的實質倡議之上。從敲定雙邊貿易暨投資協定,到捍衛台灣的國際空間、維持例行性的防務合作等,還有諸多工作尚待完成。相較於盛大的象徵性動作,這些作為或許無法吸引太多國際關注,卻將對實質且永續地增進台灣當前與長遠未來的安全及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鄧志強為美國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亞洲計畫主任、美國國防部主管東亞事務的前副助理部長。國際新聞中心茅毅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