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自由,做為一種價值

戰後台灣,美麗島事件發生後,社會從被壓抑的谷底擢升,民主化的開展可以說是自由之路的歷程。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鄭南榕為自由殉道,更是一種象徵──自由,做為一種價值的象徵以及追求的實踐。

新政府制訂的言論自由日,今年四月七日又即將到來。一些政治人物連帶自由之路的活動或儀式,在這時際也接連顯現。但是,自由之路做為一種信念、或引為裝飾性光環,各異其旨。

為什麼要民主化?又為什麼要建立一個主權真正獨立,不被某種國家承續的惡意併吞?是為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之上的人們的自由。從中國國民黨的宰制,到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威脅,台灣人民開拓的自由之路面臨新的破壞。

從美麗島世代,辯護律師群、黨工助理群、官僚群,取代中國國民黨的新政治力量甚至已包括到因緣際會產生的素人政治人物,在不盡充分開展的自由之路,我們有許多爭權奪「力」的權力傾軋現象。

支持改變中國國民黨統治的人們,無怨無尤地出力、出錢推動了新政治的力量。這些人有歡笑,也有怨尤。歡笑的是看到自由之路因有志者的參與而開展;怨尤的是看到不符合期待、自私自利的爭權奪「力」。

中國國民黨有許多台籍政客,藉著改革運動開展的民主化、台灣化,把自由之路當做自己爭奪權力的紅地毯之路。甚至,原來的改革陣營,也有政治人物過度政客化,露出權力的猙獰面孔。

陳水扁當年競選台北市長連任之役失敗時,曾在幕僚建議下以「偉大的城市是人民對政治人物的無情」回應他施政滿意度高,卻因台北天龍國特殊族群政治的原因而失敗的感觸。台北的民進黨支持者和白色力量、中間選民曾經大力支持的柯文哲,走在自由之路的他開展了自由之路的前景嗎?在他的政治歷程如何回應支持者的心呢?這正考驗著首都台北的市民,也考驗自美麗島事件以來,象徵政治改革力量的民進黨。

自由,應做為一種價值,自由,不應只是政治人物的裝飾性光環。自由,更不是政客們爭權奪「力」的工具性口號,台北市民加油!民進黨更應邁開大步,顯示值得人民信賴的進步性政治作為。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