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勝明
拜讀貴報十二月卅一日報導「週日生病 找不到診所」,醫改會認為診所可調動人力或改變看診時間,讓週六、週日仍有診所開診。實是紙上談兵。
健保開辦之前,假日多有診所開診,甚至全年無休。提供民眾便利就醫之外,醫師診次增加,也代表診察收入增加。
健保開辦之前,假日多有診所開診,甚至全年無休。(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
有了健保,政府以點值打折給付之外,另以「合理門診量」作控管。九十年一月一日開始「合理門診量」,一○四年二月一日起實施「西醫基層合理門診量新制案」。美其名「維護基層醫師身心健康、抑制診所衝量」,實在是巧立名目剋扣醫療人員的勞務所得。
所謂「合理門診量」,重點為「每月看診廿五日以下,以實際看診日數計算當月合理量;每月實際看診日數廿五日(含)以上者,以廿五日計算當月合理量」。
健保要求各診所每日看診卅人為「合理量」,給予足額「點值」(目前為三五○點),超過卅人以上,則點值分階減少。卅一至四十人,每人可得二五○點,四十一至六十人,二二○點。依次下降。
基層醫師看診,越用心越認真,越看得好,病患越信賴,且近悅遠來。健保制度卻讓基層診所病患越多,收入越少,無異強迫良醫「做功德」,而且已經十七年。
健保公營門診,都不堪虧損陸續關門,足證點值給付遠不足診所常態支出,基層診所已是苦撐。如今「一例一休」,診所理應給假日員工加班費和例休,但錢從哪裡來?
就算假日仍有開診,長久以來,診所在處處核刪下,多方限制檢驗與診治,只能開三日一般用藥避免核刪。民眾不信任診所,醫學中心又沒限制看診,掛號費又不是付不起,為何不去?診所開診,付出高額人事費用,卻沒病患可看,不關診休息又將如何?
醫療團體,多方要求提升診察費用,至少回歸「一點一元」,讓醫療勞務得到合理給付。所謂健保監督團體,甚至健保署本身,都舉「維護民眾看診權益」之名,壓抑醫療所得。掛號費廿餘年前二百元,如今仍是二百元,相對的,國民美食牛肉麵,已從五十元漲到二百五十元,寧不可悲。
基層診所等無人、請不起假日員工,不能關門休診,還要我們做功德到幾時?
(作者為基層診所開業醫,新北市民)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