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被忽視的情感教育

◎ 李坤融

近幾年來有多起案件,都是因為學生情感、課業、人際關係等等壓力問題進而尋求死亡或者殺害他人的解脫方式。像是「入學的北一女新生因課業壓力跳樓」、「高醫情殺案」,又或者是幾年前沸沸揚揚的「鄭捷案」。這些案件背後,都能看出台灣學生面對課業壓力或者其他情感壓力時,沒有適時的解決內心情緒,進而長期累積,最終可能就造成他人或自己的不幸發生。

我並沒有要訴求他們的作為是對的,也並非想合理化他們的作為。而是想探討,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情緒與作為」是學生本身的本性就非常情緒不穩定,還是因為家庭暴力所影響,還是要怪罪至校園的輔導機制出了問題?我認為,上述的問題,有很大部分原因,都出於「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教導如何面對情緒。」

也許你會質疑,這樣的事情需要教導嗎?根據兒福聯盟對十八歲以上民眾所作的校園霸凌經驗調查結果,有高達七十五.三%的民眾接觸過校園霸凌事件,且有近四成是被霸凌者本人。也許這樣的高比例,可以看出多數人於校園內是發生過霸凌的。我想這不能只是透過輔導老師的個案輔導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透過情感思考,與了解自己的情緒脈絡。

我們的教育,非常的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但我們都不希望,每次都是等社會問題出現時,才去正視跟檢討問題本身。不是等人被殺後,去檢討警衛不足,不是等霸凌案件發生時,才讓網友去霸凌加害者。而是希望,人被殺後,能去想為何殺人,進而防止下一個殺人犯。犯罪有多種原因,我們永遠沒辦法解決。但是能透過情感教育,了解學生情緒的狀況,不要讓下一個社會案件,再次發生。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