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第一勢力決戰第二勢力?

民進黨全代會尚未上演,特赦阿扁、決戰柯P儼然成為熱點。以往國民兩黨的對壘,似乎被民進黨與柯文哲的分合所取代。雙城論壇講稿,文資保存麻煩,警政人事調動,民進黨軟的變硬。二○一四,雙方策略合作,結果政治素人異軍突起,帶動了整個綠營的選情,地方政治版圖豬羊變色,國民黨在六都只保住新北市。二○一六,雙方繼續合作,小英跑完最後一哩路。一年多來,雙方關係轉為緊張,素人直白夾雜政治身段,兩岸越位發言,不時砲打中央,柯文哲逐漸不被當作自己人。

柯文哲主政首都有得有失,大巨蛋案一度讓他灰頭土臉,自稱墨綠卻不綠讓綠營十分感冒,世大運之前他的政治運勢欠佳,世大運成功圓滿、我國選手屢創佳績卻助他重返高人氣。儘管如此,民進黨內的主戰派,還是力主劃清界線,企圖拿到完全執政的首都拼圖。問題是,柯文哲人氣指數仍高,台北市的選民結構特殊,國民黨也在伺機而動,民進黨如何拿捏這一盤棋,考驗不小。台北市主戰,戰略上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萬一雙北皆敵,如何完全執政?民進黨的首腦人物要先想定,勿被躁動遮蔽視野,無法綜觀整體戰場。

民進黨完全執政,這是一個事實。不過,也要看到另一個事實:這不是完全靠該黨的天縱英明,而是二○一四到二○一六的公民運動浪潮,將民進黨推升到高峰。當時該黨還落後於奮進中的公民力量,尤其是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議場之前,該黨似乎打算眼睜睜看著服貿協議過關。歷史給了民進黨機會,因為台灣只有一個準備好的在野黨。現在,民進黨追求長期執政,壓制潛在的威脅,包括柯文哲與時代力量,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只不過該黨也要客觀衡量,是否已經具備了一黨獨大的社會基礎?政治板塊是否穩定過半?否則,結合更多的社會新生力量,仍是硬道理。

民進黨二度執政、首度完全執政,卡位與逐利暗潮洶湧,有感政績則姍姍來遲。對中高齡選民而言,民進黨或比國民黨更貼近民意,但是對年輕世代來說,民進黨愈來愈像老牛拖車。民進黨完全執政,完全進入中華民國體制,在野時期的國家正常化主張隱而不彰。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床頭吵床尾和,固有引人不當聯想的曖昧,但必欲無限上綱到白色變紅色,那麼民進黨從獨立建國變成中華民國,一邊一國改稱中國大陸,又是變成什麼色呢?把石頭往頭頂丟,小心掉下來打到自己。

目前的民意想像,主結構是民進黨的第一勢力,柯文哲的第二勢力,國民黨的第三勢力。第二勢力擁有政治明星,缺乏組織、人才、資源、經營,全面決戰不如國民兩黨,唯獨靈活性較大,爆發力較強,在首都市長與總統選舉,具有一人抗衡政黨的空間。對國民兩黨不滿者,看不到未來的年輕人,期待兩岸突破僵局者,或許期待柯文哲打破超穩定結構。柯文哲是非典型政治人物,而他反射性的言行方式,予人不諳世故的透明性。挑戰者必須想一想:選民欣賞他的核心部位到底在哪裡?全代會登場,特赦阿扁、迎戰柯P風雲,會席捲更多選票?還是選票會被席捲而去?

民進黨與柯文哲,既然可以合,當然也可以分。合,可以利用交集追求共同願景,即使床頭吵床尾和,也是一種政治行動藝術。分,可以立即狙擊、損耗對方,開拓更大的政治版圖,縱然心狠手辣,也是司空見慣的成王敗寇。關鍵在於,現在是合或是分的時刻?選擇國民黨脆弱的時機,創造黨內新的共同敵人,消除柯文哲這個變數,乃是民進黨有利之處。民進黨有感政績不足,國民黨正需政治槓桿,以戰迎戰實踐進步價值,柯文哲或有機會更上層樓。第一勢力與第二勢力,如果化友為敵、由合而分,國內與兩岸都可能起變化,其骨牌效應也可能出人意料。是以,手握權力者除了意圖權力的極大化,更應心懷台灣優先善用權力的正面能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