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巴宰族也要正名

■ 打必里.大宇

台灣第十三個原住民族—撒奇萊雅族正名成功,敝人身為台灣先住民平埔巴宰族後裔,理當為這個族群正名成功而高興,但在這同時,我也要說:「撒奇萊雅族可以,為什麼巴宰族人不行?我們也相當努力地在爭取呀!」

從打開台灣中部(神岡、豐原、埔里、三義鯉魚潭)開發史,不難發現巴宰族人的蹤跡,這族群的興衰歷史與整個中台灣的歷史息息相關。一七一五年,巴宰族岸裡社族人已有三三六八人。敝人的祖先潘敦(敦.后那)是巴宰族岸裡社的大頭目,在清朝建立功勳;曾祖父—潘永安曾任岸裡社總通事,當時的戶籍資料上登記著「平埔名—馬下六.該丹」。巴宰族人留下許多的歷史文獻(巴宰語字典與教材、牽田、走標、唱挨焉…)與文物,這些從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論文都可證實。

台灣「平埔族」至少包含十一個族群,諸如:巴宰族、噶瑪蘭族、西拉雅族…。就如同「原住民」有十三族一樣,需要一一正名。台灣需要正名,巴宰族人的後裔更需要自我認同。

陳總統!請你也聽聽我巴宰族人的聲音,還我族人該有的真正身分認同與尊嚴。

(作者潘稀祺為巴宰族岸裡社第十一代後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台東馬偕醫院牧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