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追分成功」談前瞻軌道建設

◎ 賀陳旦

昨天行政院長林全到成功站視察未來前瞻基礎建設38項軌道工程之一:「台鐵成功站到追分站雙軌化工程」,長2.2公里,明年起3年花15.4億建設。

昨天行政院長林全(中)到成功站視察未來前瞻基礎建設之一:「台鐵成功站到追分站雙軌化工程」。(記者廖耀東攝)

這是一個小工程,但是它使台鐵海線從此可以直接駛入新烏日站,成為高鐵台中站的新腹地,大大吸引大甲、台中港區民眾直接利用雙鐵的便利,進而,相信更可以方便海空兩港出入台中,繁榮地方。

不談地方稱慶的這些直接利多,請看看這一段2.2公里工程,在前瞻基礎建設軌道建設上的意義:

一、這是「高鐵X台鐵」的布局:

高鐵通車十年來,從最早的安全一直被罵到錢坑,今天卻成為台灣西部交通的脊椎骨幹,沒有人再懷疑它「基礎建設」的意義。同時台鐵從城際角色淡出,逐漸定位為都會區捷運。但是過去除了六家和沙崙兩線一小時兩班車外,可以說完全不重視兩系統的整合,更別說照顧被遺忘的廣大海線以及南投地區居民了。「成功-追分」正是在回應這個需求。另一項是從高鐵彰化站連接台鐵田中站進而引導到集集線,連向南投、日月潭,這都是雙鐵互聯、相乘相榮的軌道小兵工程的例子。

二、這是「轉乘vs綁樁」的計畫:

交通建設投資大,常常賦有政治上回應民意的色彩。但越是金額高,例如軌道工程,越被講成是政治綁樁,為選票而花錢。然而「成功-追分」連線,沒有任何新開發,也談不上為特定民意,反而是希望在更方便又整合的軌道網後,能鼓勵民眾多利用、少開車,說不定還有人認為這是失分呢!然而,我們仍然大力放送「成功-追分」、「彰化-田中」和嘉義糖鐵延伸到太保站等,因為「轉乘」才是「公共運輸」的核心,而「路網銜接整合」是「轉乘」的基礎。

三、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結親機會:

過去台鐵拉一條支線接高鐵,如六家、沙崙,是定班來回,半小時一班幾乎無需號誌系統。現在我們把「成功-追分」雙軌,山海兩動脈在新烏日站相會,就要有更多細緻調度、更升級的號誌系統,前瞻38項軌道項目中,至少還有其他四個工程都是引入升級的技術改善鐵路服務的。

細察歐日先進國家十五年來在複合式系統的運行經驗,更讓我們理解新的行控和動力系統技術,已經帶給許多中小型城市(或大都會次要走廊)和軌道運輸再結親的成功案例。在既有軌道上,視運量和地形,編組長短列車,或改用電力系統,是常見的作法。而這種善用原基礎工程整合進步管理科技,使得軌道建設比前一世紀大為省錢,所以請不要仍誤會「軌道系統只供大都市賞用」

四、為什麼要「結親」?為什麼要軌道?

昨天的「成功-追分」雙軌連結,當然是擴大高鐵服務的必要工程,是台灣鐵道基礎網的一環。相信,即使放在特別預算中攻防,藍綠對這麼明顯正面的工程不會有不同意見。事實上,前瞻軌道38項中有不少都是屬於這類基礎的、無悔的工程。審議預算時,實不宜因為少數個案的財務疑慮而否定整個軌道建設、否定了它背後的普世價值。

鐵道問世三百年來,一向是各國運輸主力,不論技術和商業,從來沒有退燒或被視為過時。新加坡和日本分別在前年和去年提出2030鐵道計畫,巴黎最近十年有八條輕軌加入路網,都是明證。各國推動軌道建設,不完全視為交通服務,而是生活方式的抉擇,抉擇來自一連串的價值爭辯,包括對四十年來石油枯竭的反省,對二十年來暖化壓力的調適,更是對十年來PM2.5威脅的回應。全球趨勢已經回答了質疑軌道的聲音,軌道系統是解決今天問題的答案,是明天文明的抉擇。

三年前在台灣,我們也不敢對改變一般民眾交通習慣、藉轉乘發展公共運輸有多大信心。然而有了多卡通,有了手機APP,轉乘不再是不確定的折磨,甚而還藉由各種票證,轉乘可以享有優惠。這方面技術進步帶來的誘因,我們必須掌握,把硬體的建設和軟體的管理結合起來,爭取國人對公共運輸,特別是軌道系統的認同。

是的,軌道系統是個抉擇 - 台灣其實最沒條件揮霍汽機車,我們卻從不在意國家買土地建道路的財政壓力,以及進口汽油和空污的鉅額成本,卻對相當於建設台北捷運的經費(約七千億元)拿來打造「成功-追分」這樣的基礎鐵道網路,加上其他六個縣市的捷運抉擇時,說成是錯誤、過時和浪費?這是怎麼一回事?

請多注意身邊的「成功-追分」線軌道小兵,請多利用轉乘,公共運輸就在諸位身邊展開,軌道建設的價值就此融入到國家的公共運輸中了!

(作者現任交通部部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