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粉叫柯半仙向小英喊話,要求特赦阿扁,還算知道分寸;柯半仙避「特赦」而談「解決」,似乎也政治精明,但他開的處方卻把扁毛同歸一類,要「政治學中國」,實在白目。
阿扁「民間醫療小組」,熱心救扁,卻動輒得咎。說阿扁好轉,則官司要恢復審判,或抓回去關;說惡化,那保外就醫是白混。醫師以診斷與治療專業,可以論述阿扁應保外就醫,卻不能說只有「特赦」才能恢復健康。
特赦有法律程序問題,也有政治與社會觀感問題,社會上可能有很多人認為司法對阿扁不公,或阿扁關七年也關夠了;但讓阿扁違越保外就醫的限制,炒作特赦新聞算成功,爭取社會同情卻是失敗。
扁迷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並沒有完整的樂章,不以就醫為優先,只急於要求特赦。高院以阿扁出席募款餐會舉止正常,要傳他出庭看停審理由是否消失。就早日結束法律程序而言,這也許是正面發展,但扁粉發言人竟稱扁的病情比停審時惡化,那醫療小組豈能不受人質疑?
柯半仙不敢回應「特赦」的要求,只強調扁案要「處理」,但他與連少爺對壘要去學中共,處理扁案居然也建議學中共定調老毛的方式,真是政治庸醫。
台灣不是中國,阿扁不是阿毛。中共一黨專政,沒有言論、學術自由,在毛死後用決議案把阿毛歷史功過硬作成「定論」,柯半仙要民進黨學中共實在太秀逗。
阿扁面對的是司法,不是歷史功過問題,台灣既以民主法治自豪,就應依法行事。阿扁不承認有罪,扁粉指審判不公,審判尚未終結,卻要小英負起政治責任給予特赦,未免太超過,難怪柯半仙也要顧左右而言他。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