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對美依賴大於對中依賴/敬答黃天麟先生

■ 林濁水

黃天麟前輩在自由廣場一篇指教的文章,指出去年台、中貿易九三七億美元遠高於台美四九五億美元,台灣經濟對中依賴已到極危險程度而非我說的台灣「真正」最大貿易夥伴仍是美國。

黃前輩說法並沒錯,若單從雙邊進出口會計帳來看是正確的,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考慮到經濟依賴關係,在單純的雙邊會計帳外,還有另一個角度,那就是從台灣全球運籌的營運模式來看。根據WTO○六年年度報告說:

中國二○○五美出超一一七○億美元,對歐七百億,這些出超主要來看外國企業的外包和對中國投資所致,中國在對美大額出超時也對台、韓、日各有逆差,其中對台五百八十億,所以台、韓、日對歐美的順差是經由中國轉手賺取的「業內貿易」。

這種全球運籌的業內貿易,以對中國投資金額最大的電子業來說最為典型,以筆記型電腦為例,台灣的廣達、仁寶向美採購微處理器和視窗,運用台灣的顯示卡、風扇、液晶面板及其他中國零件在中國組裝,及其他在日本採購材料與中國零件,最後的成品再回美商戴爾、HP採購賣到世界各地,台灣的電子終端成品在中國銷售的到去年只佔十一%,其餘約三十%回銷美國,三十%銷往歐洲等等。

從這樣的流程來看,沒有美國的微軟、英特爾提供元件,恐怕就不存在台灣的電子資訊業;如果沒有美國的戴爾、HP等把終端行銷,而終端成品又只賣到中國之外,台灣電子業規模恐怕也剩下不到二十%。所以台、中大量的經貿金額只是為台商更大金額的台美經貿做的「前置作業」而已。

因此,從國家的雙邊會計帳來看,台灣經貿固像是一面倒的向中國傾斜,但是從完整的產業鏈來看,對美的依賴絕非對中依賴所可比擬,簡單地說,中國只是台灣勞動力這項生產要項提供場所而已。

黃前輩側重雙邊貿易會計帳,有其意義,因為縱使對中國依賴的重點只在勞動力,但如因此把廠房全押在中國確有風險,所以黃前輩的說法提醒了分散風險的必要,但黃前輩的提法也有副作用,那就是社會會認為既然政府這樣管制商人都一面倒到中國,可見就商人而言,依賴中國是唯一的路,而且如進一步認為台灣依賴中國已遠遠超過美國,還會在民心士氣上造成更大傷害,社會認為和美國在民主和安全上的結盟是和台灣經濟前途牴觸。例如馬英九在回答國民黨為什麼在軍購預算上多所杯葛時,是這樣說的:「你知道我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深到了什麼程度」,所以我以為在討論對外經貿依賴時,必須兼顧雙邊會計帳和台商產業內全球運籌角度來看,才能拿捏出妥適的國家政策。

僅就經貿依賴提出以上看法,請前輩指教,至於四十%投資上限問題,容另行答覆。(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