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製造回流─找回台灣經濟成長動能

蔡英文總統日前在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表示,政府非常願意給予回台投資的台商,最充分的支持,積極協助台商轉型升級乃至回台投資。她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台灣經濟轉型升級的世紀工程,「以台灣作為再出發的全新起點,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點。」小英政府執政以來,鮮少提及台商回流議題,蔡總統此刻展開雙臂擁抱台商回台投資,在提振產業發展上走上對的道路,然而在溫暖訴求之餘,是否有具體的政策配套,值得檢驗。

蔡英文總統日前在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表示,政府非常願意給予回台投資的台商,最充分的支持,積極協助台商轉型升級乃至回台投資。(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小英上台後,產業政策著墨於推動「五+二」創新產業與新南向,對於從歐巴馬首先號召而川普更大聲疾呼的製造回流新趨勢,顯得不太重視。因此給外界之印象是「舊不如新」,對過去甚至現在仍在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產業,並未投予應有的關注。這也引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批判。其實,製造回流母國,乃是意圖透過生產過程的重新配置,化解全球化之下分配與所得不均的矛盾,並為成長停滯的母國經濟找回成長的動能。川普即將此產業回流的訴求,披上「再造美國榮光」的動人口號,以吸引選民的目光。小英政府在振興經濟的思路上,應先理解此一製造回流的脈絡,以及在就業與所得增長上的效益,方可找到台灣正確的成長秘方。

平心而論,製造回流母國,以及眼前蠢蠢欲動的貿易保護主義,本質上並不是對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逆襲,而係針對其弊病所作之修正,因此稱之為反全球化與反自由貿易,恐怕是太沉重的指控。不可否認,全球化的潮流帶動世界經濟的成長,其所形成的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也給予後起的經濟體快速發展的紅利。然而,全球化造成的副作用也在擴大。在先進國家,全球化得利的是具有資本與技術優勢的階層,多數勞工則面臨薪資倒退,甚至失業的困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形成「1%vs.99%」的失衡社會。而新興市場得利於人口紅利與低廉勞動成本,成為跨國企業的生產基地,成功讓數億人脫窮,但是大量開發、大量生產的產業發展邏輯也衍生生產過剩、環境污染、資源耗竭,導致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後遺症。而如此的環境與生態浩劫,係以全人類的健康與福祉為代價。

尤有甚者,全球化更醞釀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的深刻矛盾。在技術與資金上處於劣勢的後起經濟體為了追上先進經濟體,扶植本國產業,紛紛採取進口替代策略,主要手段則是非法補貼、操控匯率、仿冒、盜版、傾銷等,進行不對稱的競爭。但不公平貿易卻造成先進經濟體勞工的大量失業與所得倒退,其不滿聲音激化了反全球化與保護主義的力道,更在政治上找到了他們的代言人。此股力量固然被貼上反全球化、保護主義的標籤,實質上是對中國之類披著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外衣卻採取保護主義的競爭對手之以牙還牙的對抗手段。而其重要的抗衡策略之一,就是製造回流母國,以創造工作機會,提升勞動階級所得,重建一個堅實的中產階級,填補社會分裂的縫隙。

台灣曾受益於全球化,在自由與共產世界對峙的冷戰年代以加工出口翻轉貧困的經濟,創下台灣經濟奇蹟,驚艷世人;然而,台灣也是冷戰結束,全球化加速生產基地轉移的首波受害者。產業大量外移,經濟發展結構以三角貿易為主,亦即台灣接單,享受租稅優惠,但工廠卻在海外,為外國尤其中國創造就業與稅收,但台灣勞工卻面臨實質薪資十六年停滯狀態。更嚴重的是,台灣產業外移所創造的巨大能量竟然是挹注對我有領土野心的中國,使其逐漸累積對台施壓的籌碼,導致我陷入受制於人的困局。經濟因素加上政治因素形成嚴重的國安問題,因此製造回流對台灣而言,甚至比美國更為迫切。而且,在客觀形勢上,中國勞動成本劇升,扶植本土企業,以及中國式肥咖條款對台商的查稅壓力,已形成導引台商回流的絕佳客觀形勢。小英政府若能善用此一機遇,以具體措施與積極態度吸引製造回流,將可一併解決中國台商的生存危機與台灣經濟危機,使台灣真正走出經濟依賴中國的陰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