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可能轉任駐新加坡代表,這個人事決定非常明智。明智之處不在黃志芳任新加坡大使適當與否,而是新南向的任務本來就不適合由外交官擔綱。
小英的南向政策之所以冠上「新」字,顯然是要跟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南向政策有所區隔。其實,李扁的南向不僅具有經濟的目的,更期待藉由經濟的連結帶來區域政治的突破,也就是以南向降低中國對台灣經濟與政治的影響。換言之,李扁的南向仍屬國際地緣政治的策略。
但是,今日台灣重新標舉南向政策,強化與東協、印度的連結,最主要的目的係尋求地緣經濟的突破,在美國主導的TPP與中國帶頭的RCEP、一帶一路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找到融入區域經濟的縫隙。東協、印度與中國之間充滿複雜的歷史恩怨情仇,這是台灣可以操作的空間,但要搞到跟中國政治對抗的地步,由於國際現實的侷限,成功機率不高。
若是新南向係為經濟進擊,實質關係重於形式,則委以重任者必須是一位了解全球產業趨勢與區域經濟的經貿人才,而非讓黃志芳這樣的外交官來掛帥。不可否認,李扁時期南向的光芒被西進所掩蓋, 感覺似乎是一次失敗的經濟探險,實際上很多台商卻從當時耕耘至今,建構綿密的政商人脈,成為當地的實力派,更願意暗中幫助台灣,這是台灣新南向的最大利基。
當前南海諸國與中國的主權之爭日趨激化,小英的新南向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卻始終進展有限,此際換新船長上路,或許向南航行會比較順利吧!(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