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奧運 本土企業缺席

◎ 楊宗鑫

運動員的收入,除了國家頒發的獎金外,主要還包括參與職業運動所得及廣告代言邀約,而這兩項都與企業的投入與否有關。

我國職業運動不發達,至今除了職棒、職籃依舊苦撐外,並無其他職業聯盟,而接手職棒球隊的企業也總是來來去去,甚至有企業主以「做公益」來形容經營的艱辛。這方面,或許與國內工時過長,導致民眾較無意願從事戶外的休閒活動有關,企業不願輕易踏入有其道理,然而在廣告方面,竟也鮮有企業邀約運動員代言,這就有些讓人想不透了。

在本屆奧運比賽轉播中,僅有三星及Nu Skin兩家廣告贊助商,本土企業則完全缺席,此現象說明了我國企業至今仍未發展出成熟的品牌經營策略。我國的產業,無論是早期賴以發達的製造業或晚近興起的電子業,均是依靠代工起家,較重視短期獲利、技術提升、內部作業管理;而品牌的經營則大異其趣,偏重於長期發展、產品研發、外部行銷管理。在全球化的時代下,東亞的代工市場已逐漸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中國及東南亞地區,臺灣代工廠為求活路不得不朝品牌方向發展,前有HTC的曇花一現,當下則有挾併購夏普之姿而蓄勢待發的鴻海。然而,這些大廠真的有發展品牌的決心嗎?如果連作為外商的三星,都願意砸錢贊助我國奧運賽事轉播,有心與之一較高下的鴻海又怎麼能置身事外?

如果連作為外商的三星,都願意砸錢贊助我國奧運賽事轉播,有心與之一較高下的鴻海又怎麼能置身事外?(美聯社)

先進國家的企業之所以樂於把大把鈔票花在邀約運動員代言或者賽事贊助上,正是因為對品牌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我國企業若擺脫不了代工思維,建立品牌的夢想將遙不可及,而僅僅依賴政府獎金的大多數運動項目,也難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臺灣終究無法成為運動大國。(作者為公職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