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講》男同志捐血規範 可兼顧隱私與「風險」管理

◎ 蔡育德

台灣早已邁入婚姻平權的時代,成為亞洲少數以法律保障多元成家的社會。然而在某些制度細節上,我們仍停留在過去的時代,特別是關於男同志捐血的規範,至今仍以性傾向為排除條件,無論當事人是否有穩定伴侶、單一性行為關係,依舊不得捐血。這不僅與現代醫學科技與風險管理原則背道而馳,更可能傷害社會整體的誠信結構。

衛福部公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年滿16歲即可捐血、超過70歲經醫師評估可捐。(資料照)衛福部公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年滿16歲即可捐血、超過70歲經醫師評估可捐。(資料照)

因此,我以一位關心制度與公共健康的台灣公民身分,正式致函衛生福利部與台灣血液基金會,表達我的觀察與建議,希望我們的制度可以更「聰明」——更科學地評估風險,更謹慎地處理隱私,更誠懇地對待多元社會。

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放寬規定」,而是「風險行為為基礎」的制度重構。許多國家早已不再單以性傾向作為捐血排除的依據,而是透過匿名問卷、AI協助風險評估與交叉檢核,來確保血液安全的同時,也保障個人隱私與尊嚴。這不僅能促進更多誠實填答,也能讓制度更接近風險管理的本質:預防,而非排斥。

自由開講》男同志捐血規範 可兼顧隱私與「風險」管理台灣血液基金會舉行「國血國用更安心,全民健康有保障」記者會,聚焦我國血液製劑自給能力。(資料照)

此外,我也提醒,我們的制度形象並不只是對內,也是對外。對於國際藥廠與公共衛生機構而言,血液制度的公正性與資料真實性,會直接影響藥品品質、生物製劑的可靠性,甚至影響到台灣參與國際臨床研究的信譽。

我尊重所有過去在防疫與血液安全政策上努力過的政府單位與醫療團隊。正因如此,我認為制度也應與時俱進,善用科技,重建信任。我相信,一個誠實、尊重、並能精準管理風險的捐血制度,不只會讓血液更安全,也讓台灣社會更值得信任。
(作者為跨界治理顧問)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