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榮
澳洲首創的「氣候簽證」計劃不僅是全球氣候政策的里程碑,更是外交策略的傑出範例。該計劃透過協助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的公民移民澳洲,為其提供永久居留權及醫療、教育與就業支持,成功回應了氣候變遷引發的生存危機。吐瓦魯因海平面上升,預計到2100年90%的國土將消失,數千民眾申請澳洲簽證的熱潮,凸顯了氣候移民的迫切需求。澳洲此舉不僅強化了與南太平洋國家的聯繫,也在全球氣候議題中贏得廣泛讚譽。台灣作為一個擁有南太平洋邦交國的國家,卻面臨邦交數量持續減少的挑戰,應借鏡澳洲經驗,推出「氣候簽證」計劃,將氣候危機轉化為鞏固外交的戰略機遇,同時提升國際能見度。
澳洲對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公民開放全球首創的氣候簽證申請,獲得簽證者能夠永久移居澳洲,吸引約1/3人口參加抽籤。圖為吐瓦魯富納富提島。(路透檔案照)
台灣的南太平洋邦交國,包括吐瓦魯、諾魯和馬紹爾群島,皆因地理條件而成為氣候變遷的最大受害者。吐瓦魯由9個環形珊瑚島組成,最高海拔僅6公尺,根據其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的預測,到2050年,該國過半土地將經常被海水淹沒。諾魯和馬紹爾群島同樣面臨相似的命運,海平面上升、颶風頻發及土地鹽化正威脅這些國家的生存基礎。這些邦交國不僅是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盟友,更是共同面對氣候挑戰的夥伴。然而,隨著氣候危機加劇,這些國家的民眾開始尋求移民出路,而國際強權如中國也可能趁機以援助為名,爭取外交影響力。台灣若不採取積極行動,恐面臨邦交國轉向的風險。
吐瓦魯的案例為台灣敲響警鐘。澳洲與吐瓦魯於2023年簽訂協議,承諾提供氣候與軍事支援,並於2025年6月16日開放「氣候簽證」申請。該計劃預計每年選出280名中籤者,但申請熱度遠超預期,短短數天內超過4000人報名,幾乎占吐瓦魯人口的三分之一。這顯示出島國民眾對氣候危機的深切焦慮,也凸顯了移民政策的吸引力。台灣若能推出類似計劃,不僅能幫助邦交國公民免於氣候災難,還能透過人道援助深化雙邊信任,降低其轉向其他大國的誘因。
台灣可參考澳洲的經驗,設計符合國情的「氣候簽證」計劃。台灣應設定有限的簽證名額,優先考慮氣候影響最嚴重的邦交國公民,例如吐瓦魯、諾魯和馬紹爾群島的居民。根據台灣的人口規模與資源,初期可設定每年100至200個名額,透過隨機抽籤或資格審查確保公平性。簽證應結合完善的福利支持,包括醫療保險、教育補助及就業培訓,協助移民融入台灣社會。台灣可提供語言課程及職業技能培訓,幫助移民適應職場需求,同時鼓勵他們參與農業或漁業等台灣優勢產業。
2023年澳洲與吐瓦魯簽署「澳洲—吐瓦魯睦鄰互敬聯盟」協定,為吐國提供安全保障以因應軍事挑釁,並保護其免受氣候變遷影響。(歐新社)
台灣的科技實力為「氣候簽證」計劃增添獨特價值。吐瓦魯正推動「國家全面線上化」計畫,致力於數位重建國土、典藏文化並實現政府功能的數位化,澳洲也承認其「數位主權」。台灣在資訊科技與數位治理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可協助邦交國進行類似轉型。例如,台灣可提供雲端儲存技術,幫助這些國家保存文化遺產與歷史檔案;或開發數位平台,確保其政府服務在實體國土消失後仍能運作。這些技術合作不僅能增進雙邊關係,還能為台灣贏得「科技人道主義」的國際聲譽。
推出「氣候簽證」不僅是人道責任,更是台灣鞏固外交的戰略機遇。在中國的外交壓力下,台灣的邦交國數量從過去的20多國縮減至目前的12國,南太平洋地區成為關鍵戰場。氣候危機為台灣提供了突破口:透過「氣候簽證」,台灣能以具體行動回應邦交國的需求,強化其對台灣的忠誠度。例如,提供移民機會與數位轉型支持,將使邦交國感受到台灣的實質承諾,降低其因經濟誘因轉向中國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氣候簽證」能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在聯合國框架外,台灣難以直接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但透過氣候外交,台灣能在非政府組織、區域論壇及國際媒體中樹立負責任的形象。澳洲的「氣候簽證」已被視為氣候移民政策的典範,台灣若能推出類似計劃,將成為繼澳洲之後的第二個成功案例,進一步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此外,台灣可透過與澳洲、日本等國的合作,共同制定南太平洋的氣候移民框架,擴大其在區域事務中的影響力。
台灣若能推出氣候簽證類似計劃,為南太平洋邦交國提供援助,將可進一步吸引國際社會關注。圖為2024年賴清德總統出訪南太平洋友邦與吐瓦魯總理戴斐立(右二)簽署「深化全面夥伴關係聯合公報」,兩國將不斷加深連結,攜手前進。(圖由總統府提供)
推行「氣候簽證」也面臨挑戰。台灣的資源需謹慎平衡移民規模與社會承載力。政府應與民間企業及非營利組織合作,分擔教育與就業支持的成本。中國可能以更大規模的援助項目競爭,試圖削弱台灣的影響力。台灣應強調其政策的靈活性與人道精神,並透過數位技術等獨特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國內民眾可能對移民政策有所疑慮,政府需加強溝通,強調氣候簽證的戰略與人道價值,爭取社會共識。
澳洲的「氣候簽證」為全球氣候移民政策開闢了新道路,也為台灣提供了寶貴啟示。面對南太平洋邦交國的氣候危機,台灣應迅速行動,推出「氣候簽證」計劃,結合移民機會與數位轉型支持,為盟友提供實質援助。這不僅能鞏固邦交國的信任,還能將氣候危機轉化為外交勝利的契機。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需尋找創新突破口,而「氣候簽證」正是展現國際責任感與領導力的絕佳機會。透過借鏡澳洲並發揮自身優勢,台灣有能力成為氣候外交的典範,為全球樹立榜樣。
(作者為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