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索
6月24日貴州猴子河特大橋在持續大雨後引發山體滑坡,導致引橋垮塌,致多車墜落,一貨車懸掛橋上,於再度暴露中國自詡「基建狂魔」背後的虛浮與粗糙。這座2010年完工的大橋,僅15年便遭自然災害擊潰,實為地質評估、結構設計與後續養護皆未落實的縮影。強降雨是導火線,但真正的病灶在於中國地方政府長期以來的「快建快上」思維,為了數據與表象犧牲工程品質。
中國廈蓉高速公路貴州路段的高架橋坍塌,卡車車頭懸空且駕駛受困。(圖擷自微博)
豆腐渣工程已非新詞。從汶川地震垮塌的學校,到河北、河南多次水災中崩塌的道路與水壩,再到本次猴子河橋斷,儘管外界早有警示,中共體制內部依然無法擺脫層層虛報與審核流於形式的惡性循環。
面對中央指標與政績壓力,基層往往寧願報喜不報憂,導致橋樑、隧道、公路在設計初期便未嚴格考慮地質條件與災害風險。貴州地處喀斯特地形、多山多雨,本應是重點關注地區,卻連基本地質勘探都可能被草草帶過,造成今日慘況。
中國雲南昆明的好誘貨批發超市,開業6天就發生坍塌意外,導致母女2人落水。(圖擷自微博)
這起事故再次證明,中共的基礎建設並非「世界領先」的象徵,而是隱患重重的浮誇泡影。大量建設為了支撐GDP增長數據或一帶一路的外宣形象,真正對當地民眾交通與安全的考量卻往往次之。尤其在中西部地區,為爭取中央資金與項目審批,地方往往大興土木卻後繼無力,維護與監測系統欠缺,等到災害來臨時,只能眼睜睜看著橋斷路毀,甚至命喪黃泉。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貴州境內尚有數十座類似高架大橋,其中多數都位於地質脆弱、降雨集中地段,若無全面體檢與及時補強,未來還會有多少座「某某河特大橋」倒塌,還要靠多少幸運才能不釀人命?這不是一座橋的問題,而是整個體制對公共安全與科學精神的蔑視。強調政治穩定與「國力展示」的同時,卻忽略了民眾對安全的基本需求,這才是真正令人不安之處。
(作者從事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