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榮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與全球貿易秩序重整為台灣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行政院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以4100億元特別預算,涵蓋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及強化韌性四大主軸,展現結構性投資的財政遠見。本文從財政角度剖析特別條例的優勢,呼籲立法院拒絕民粹誘惑,擁抱理性財政。
特別條例的4100億元預算,財源來自113年度歲計賸餘,符合《預算法》規範,優先用於國家迫切且全面性事務。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條例超越單純關稅應對,針對後關稅時代的洗產地、違規轉運及資通安全需求,提出9大面向、20項措施,1500億元國土韌性預算強化氣候變遷與地緣風險的防禦能力,1000億元台電撥補穩定電價與物價,其餘資金支持企業金融與產業轉型,確保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
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近期國際情勢變化為世界帶來挑戰,也牽動台灣發展,呼籲立法院盡速讓「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審議通過。(資料照)
台電撥補回應產業界的訴求,穩定電價不僅降低關稅衝擊下的企業成本,還能抑制通膨,保障民生。國土韌性與資安投資則透過雲端資料中心建設與防護能力提升,應對數位經濟時代的網路威脅。這些措施與日本等國的振興方案一致,顯示政策設計的國際視野與長期效益。財政學角度看,特別條例的結構性投資具高乘數效應,能創造持續經濟動能,遠勝普發現金的短期消費刺激。
藍白力推的2400億元普發現金法案,表面上以「還錢於民」為號召,實則以民粹換取政治生存。普發現金從財政角度有三大缺陷。普發現金缺乏針對性,無法解決台電虧損、國土防災或資安威脅等結構性問題,僅提供一次性消費刺激。若透過立法強推,恐違反憲政分權原則,過去類似案例已多次被大法官會議認定違憲,執行風險高。取代台電與國土韌性預算將加劇電力供應不穩與防災能力不足,間接推高通膨與災害風險,長期財政負擔更重。
普發現金「沒有排富、沒有評估效應」,難以有效提振經濟。罷免團體代表羅傑更直指,藍白刪除1500億元國土韌性與1000億元台電撥補,卻要求2400億元撒幣,「無視國人安全與經濟穩定」。雖稱金額待討論,但其反對台電撥補的立場,恐進一步惡化電力穩定性,損害民生與產業。
行政院本次預算規模從880億元擴大至4100億元,納入在野黨部分訴求,顯示政策彈性。
行政院本次預算規模從880億元擴大至4100億元,納入在野黨部分訴求,顯示政策彈性。藍白立法委員執意刪除台電與國土韌性預算,改推普發現金,凸顯其優先考量政治利益,而非國家整體發展。尤其在6月底冷凍期結束後,藍白可能聯合強行三讀普發現金法案,加劇政黨對立與財政紀律危機。這種「撒幣策略」不僅難以挽救大罷免危機,還可能因違憲爭議與執行延宕,進一步削弱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特別條例針對後關稅時代的洗產地、違規轉運及資通安全需求,協助企業因應供應鏈重組,強化數位經濟競爭力。例如,資安投資確保台灣在全球數位貿易中的安全地位,支持產業措施則防範違規轉運風險,吸引國際投資。這些投資不僅提升經濟韌性,還能創造長期財政收益。反觀普發現金,無法應對結構性挑戰,短期甜頭可能換來長期苦果。
立法院國民黨團可能於大罷免第三階投票前,讓普發現金的特別條例,以及「還稅於民」普發現金法制化闖關通過。(資料照)
在全球貿易與地緣風險加劇的當下,台灣需要的是理性財政與前瞻投資,而非藍白的普發現金民粹操作。特別條例以其合法性、針對性與長遠效益,能有效因應關稅衝擊與後關稅時代挑戰。立法院應審慎審議特別條例,確保台電、國土韌性與資安預算不受刪減。政府也應加強公開溝通,闡明普發現金的財政風險,並在特別條例中納入弱勢補助,兼顧公平與效率。唯有拒絕肉桶誘惑,擁抱結構性改革,台灣才能在國際情勢變局中,穩步邁向經濟韌性與社會穩定的未來。特別條例才是引領台灣渡過後關稅時代的財政正道。
(作者為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