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珍臺灣
1858年6月,清國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其中臺灣三港口(臺灣(安平)、淡水、打狗(高雄)因此對列強開放並允許遊歷、傳教。
雖然課本會說這是「不平等條約」,但對臺灣來說《天津條約》的簽訂,使得外國人士從此得以進入清國治下長期與國際隔絕的臺灣。傳教士、探險家一一來臺,留下各式各樣的紀錄與故事,稍彌補了臺灣在清國長期消極治理下幾乎沒留下太多記錄的缺口。
圖為John Thomson 1871年於臺灣南部木柵(Baksa)地區(內門一帶)西拉雅族聚落拍攝的老照片(原圖黑白+手繪上色)。(取自貼文)
圖為John Thomson 1871年於臺灣南部木柵(Baksa)地區(內門一帶)西拉雅族聚落拍攝的老照片(原圖黑白+手繪上色),也收錄在《彩繪福爾摩沙探險島》
這張可能是臺灣史上第一張團體擺pose的照片,動作神態超有形,也被網友戲稱為「福爾摩沙第一天團 Baksa!」
★更多開港後來到臺灣的攝影家們留下的珍貴臺灣影像,都在這邊!
彩繪福爾摩沙探險島:19世紀臺灣的歷史色彩
同場推薦-
行旅致知:李仙得、達飛聲等西方人建構的臺灣知識(1860-1905)
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聚珍臺灣臉書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