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澎孝練「孝」話》伊朗求和,北京喪失中東反美戰略槓桿

川普總統在中東勝利清場後,更可好整以暇地對中國啟動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以及不斷強化美國印太戰略的軍事壓力,如此層層疊加之下,中國會否永久失去在世界舞台上與美國同台競技的機會?實在值得吾人密切觀察。

◎ 黃澎孝

在美中全球角力中,中東是中國挑戰石油美元霸權以及進行「反美代理人戰爭」的主戰場之一,而與美國在台海、南海、東海進行的戰略博弈形成「戰略槓桿」。尤其,中東大國伊朗,既是中國主要油源所在,其所領導的「反抗之弧」Axis of Resistance ,更是中國藉以對美進行代理人戰爭的憑藉,從而分散美國軍事資源,以緩和在印太方向的壓力。但是,隨著伊以12日戰爭的結束,中國竟也失去了在中東的反美戰略槓桿,成為最是難言之隱的輸家。

◆ 以色列是美國「必救」的戰略負擔 ◆

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成為歐洲猶太人移民的天堂。這些來自歐洲各領域傑出的猶太移民,逐漸成為美國學術、科技、金融和商業領域中的翹楚,而成為美國政客最大的贊助者與國會走廊最強的遊說者。

猶太復國運動在中東所建立的以色列,成為美國所「必救」的特殊國家。示意圖。(路透)猶太復國運動在中東所建立的以色列,成為美國所「必救」的特殊國家。示意圖。(路透)

這使得猶太復國運動在中東所建立的以色列,成為美國所「必救」的特殊國家。從此也讓美國陷入了以色列與週遭伊斯蘭國家爭戰不休的戰略泥淖中。

◆「反抗之弧」是北京反美代理人戰爭的打手 ◆

在中東伊斯蘭國家與以色列不共戴天的仇恨中,有很大的一部份是攸關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和基督教三教共同的「聖城」耶路撒冷的爭奪戰。

位於歐亞大陸橋Eurasian Land Bridge上,歷史悠久又輝煌的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Iranian Islamic Revolution)成功後,爆發了佔領美國大使館,並將66名使領館人員和家屬扣為人質長達444天的所謂伊朗人質危機(Iran hostage crisis)(Pahlavi dynasty)造成了伊斯蘭共和國和美國長期的敵對緊張關係。

1979至1980年伊朗人質危機,被改編成好萊塢電影《亞果出任務》(Argo),此為電影劇照。(美聯社)1979至1980年伊朗人質危機,被改編成好萊塢電影《亞果出任務》(Argo),此為電影劇照。(美聯社)

領導伊斯蘭革命成為伊朗最高領袖(Supreme Leader)的魯霍拉·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為了鞏固其宗教統治的「法基赫監護制」(Wilayat al-Faqih)不但組建了「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IRGC 又從「革命衛隊」中挑選更為忠誠的狂熱信徒組成了「聖城旅」Quds Force專司「革命輸出」。

伊朗「聖城旅」以「光復聖城耶路撒冷,徹底消滅以色列」為號召,聯合敘利亞阿塞德政權(Assad regime)在中東「什葉新月勢力圈」Shia Crescent拉攏反以、反美、反西方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伊拉克人民動員力量(PMF / Hashd al-Shaabi)葉門胡塞武裝(Houthis / Ansar Allah)、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IJ)、哈瑪斯(Hamas)等等,成立所謂的「反抗之弧」(Axis of Resistance)一度成為中東最強大的反以、反美的武裝力量。也成為中國繞道中東進行反美代理人戰爭的現成「打手」。

「反抗之弧」拉攏反以、反美、反西方的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人民動員力量葉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哈瑪斯(Hamas)等等。圖為葉門胡塞武裝。(路透)「反抗之弧」拉攏反以、反美、反西方的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人民動員力量葉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哈瑪斯(Hamas)等等。圖為葉門胡塞武裝。(路透)

◆ 拉攏伊朗挑戰石油美元體系 ◆

中國自知挑戰美國霸權中的「美軍」不易,但是,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爆發後,中國開始覬覦「美元」的金融霸權地位。悄悄從長期被國際制裁、孤立的伊朗著手,於2021年3月27日與伊朗簽署了《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協議》(25-Yea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以幫助伊朗突破西方制裁為餌,在與伊朗進行「灰色油貿」的大量石油採購中。迴避美方制裁,悄悄進行人民幣結算,以侵蝕美國的石油美元體系(Petrodollar System)。

以色列對伊朗的攻擊可能切斷中伊的聯繫,並破壞北京在中國積極拉攏伊朗挑戰石油美元體系。示意圖。(路透)以色列對伊朗的攻擊可能切斷中伊的聯繫,並破壞北京在中國積極拉攏伊朗挑戰石油美元體系。示意圖。(路透)

中國在中東對石油美元的挑戰,不是一次性的「終結美元革命」,而是一場慢性滲透去美元化的戰略推演。並企圖結合數位人民幣、區塊鏈交易平台、以及與金磚成員的去美元聯盟,逐步擴大中國在能源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

但是,一場「12日戰爭」,雖然會讓伊朗去核化,但是也提供了伊朗結束經濟制裁的機會,恢復往昔在美國的石油美元體系下進行石油出口貿易。而讓中國企圖以人民幣結算,破壞石油美元體系的作為不得不立刻終止。這也讓中國的中東戰略「以油為桿、以伊為軸」的如意算盤為之徹底翻盤。

◆ 站隊伊朗偏袒哈瑪斯嚴重得罪以色列 ◆

以色列是一個特別強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國家,長期以來因為感謝中國在二戰期間對猶太難民的庇護,而與中國保持相當良好的關係。

但是,中國為了企圖將中東營造成「反美代理人戰爭」的戰場,而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間,外交上明顯向伊朗傾斜。

2021年中國與伊朗簽署《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協議》時,以色列雖然低調以對,但是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戰略智庫「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院」(INSS,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卻評估:「此協議雖非軍事同盟,但為伊朗在中國的金融與戰略庇護所,助長伊朗對抗以美同盟的野心。」

2023年10月7日的哈瑪斯恐攻事件,造成以色列平民非常重大的傷亡和被扣為人質事件。(法新社檔案照)2023年10月7日的哈瑪斯恐攻事件,造成以色列平民非常重大的傷亡和被扣為人質事件。(法新社檔案照)

但是,發生在2023年10月7日的哈瑪斯恐攻事件,造成以色列平民非常重大的傷亡和被扣為人質事件,全世界文明民主國家均紛紛譴責哈瑪斯恐怖暴行之時,中國外交部僅呼籲「各方保持克制」「支持兩國方案」,既未譴責哈瑪斯,也未使用「恐怖主義」以予定性,這對中以關係造成無以彌補的傷害。

2023年10月9日,憤怒的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Lior Haiat(李奧‧海亞特)在 X(原推特)上發文批評中國:
「一個具有全球責任的國家,應對此類暴行採取明確、毫不含糊的立場。中國的立場令人失望,且缺乏道德正當性(moral clarity)。」而且是一種道德缺席(moral absence)。

以色列政府更非常、非常不滿,而於10月10日召見中國駐以色列大使 蔡潤表達嚴正抗議。孰料中國毫不為所動,竟於哈瑪斯恐攻事件爆發一週後的2023年10月14日 ,中國外長王毅竟在與沙烏地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Prince Faisal bin Farhan)電話中指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超 出了自衛的範圍,呼籲以色列停止「對加薩平民的集體懲罰」,還主張「落實兩國方案」。其用語與伊朗、俄羅斯及哈瑪斯盟友「反以話術」極為接近。顯然選擇了站隊伊朗和哈瑪斯恐佈主義組織的邪惡陣線。

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蕭軍正於2025年受以色列電視台訪問時,改口説:“哈馬斯的暴行不人道、不可饒恕、令人憤慨。(取自貼文)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蕭軍正於2025年受以色列電視台訪問時,改口説:“哈馬斯的暴行不人道、不可饒恕、令人憤慨。(取自貼文)

但是,值得觀察的是,根據以色列駐北京大使館於2025年5月20日 09:54發布的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蕭軍正於接受以色列電視台 ILTV News 訪問時,明確改變之前不譴責哈瑪斯的態度,而在該以色列電視台拍攝的訪談中改口説:“哈馬斯的暴行不人道、不可饒恕、令人憤慨。中國反對並譴責哈馬斯在10月7日的所作所為堅決譴責哈馬斯恐怖暴行,捍衛人道與和平。

其實,這明顯是中國看到哈瑪斯與黎巴嫩真主黨都被以色列消滅殆盡後,顯然伊朗主導的「抵抗之弧」已勢不可為,北京乃悄悄退出了這場站隊「失敗代理人戰略」後的投機性轉向與外交補課行為。

但是,中國在哈瑪斯恐襲後的曖昧立場與遲來的譴責,不只是嚴重傷害中以關係,更觸犯了全球猶太社群的歷史記憶與道德底線。除了造成全球猶太社群對中國的信任崩解,其外溢效應,還正在全球多層次發酵中,對中國的嚴重負面影響值得長期觀察。

結語

自19世紀世界大舞台形成後,歐亞大國起起落落,在國際公法和外交禮儀日益成熟的規範下,國際間越來越講究誠實正直的國家風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習近平主政後,雖特別強調所謂的「大國外交」,而亟欲與美國在世界舞台上共比肩G2。

但是,中國領導人與外交官員顯然準備不足,以致於往往看錯世界,站錯立場,而在國際舞台上,難以展現大國風範,甚至於還屢屢自陷於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的窘境。中國三十年來在中東地區的苦心經營與最終破敗的下場,正是最好寫照。

以伊12日戰爭告終,其所撼動的大國權力版塊的位移下,誠不知中國還有何底氣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路透)以伊12日戰爭告終,其所撼動的大國權力版塊的位移下,誠不知中國還有何底氣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路透)

當此「以伊12日戰爭」告終,其所撼動的大國權力版塊的位移下,誠不知中國還有何底氣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或恐將從此蜷縮於亞洲,困頓在印太戰略島鏈禁鎖下,恐將成為中國下一階段大戰略的最大難題。

所謂一葉知秋,以伊之戰,中國輸掉的不僅是在中東的影響力,更恐怕美國是否將進一步利用伊朗求和後的權力真空,重塑中東秩序,強化與沙烏地、埃及或阿聯之連結,而使中國在該地區被大幅邊緣化?

更何況,川普總統在中東勝利清場後,更可好整以暇地對中國啟動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以及不斷強化美國印太戰略的軍事壓力,如此層層疊加之下,中國會否永久失去在世界舞台上與美國同台競技的機會?實在值得吾人密切觀察。

(作者為印太戰略顧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黃澎孝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