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重華
中共近日宣布自2025年6月9日起,對沙烏地阿拉伯、阿曼、科威特與巴林四國持普通護照人士試行免簽政策,期間為一年,赴中經商、觀光、探親、訪問與過境皆可免辦簽證。至此,中共已對全部六個海灣阿拉伯合作理事會(GCC)成員國完成免簽開放,成為其所謂「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新展現。然而,這樣的單方面開放,其實更像是中共處於經濟焦慮與國際孤立下,操弄統戰與形象工程的權宜之計。
中國新增對中東四國試行免簽政策,這種單方面開放,更像是中共在經濟焦慮與國際孤立下,操弄統戰與形象工程的權宜之計。圖為參觀北京故宮的遊客們。(路透)
表面上,中共此舉顯示對外關係的積極布局與誠意,但事實上,這種「單方面免簽」並未帶來雙邊互惠,也未落實於普世價值之下的開放交流。這些中東國家雖可免簽赴中,但中國人民若想造訪這些國家,依然受限於繁瑣的簽證制度與審查。所謂「開放」,實則是選擇性、方向性的操作,是中共將自己包裝為「文明互鑑」的倡議者,實則更深層意圖是穩固與中東產油國的戰略與經濟合作關係。
尤其在歐美對中科技封鎖、投資撤離潮興起的背景下,中共亟需尋找替代性的經濟命脈與國際舞台的支撐者。中東這些資源豐富而政治保守的國家,對中共的極權統治並無牴觸,因此成為最佳的外交突破口。免簽只是工具,其目的是引入資金、石油技術與聯合國支持,更進一步削弱西方制裁與人權壓力的效果。
值得警惕的是,中共一面對這些伊斯蘭國家釋出善意,另一面卻在新疆持續壓迫穆斯林少數民族,甚至建立集中營與大規模監控體系。這種雙重標準正是中共外交的虛偽象徵。當北京高調宣稱歡迎更多「外國朋友」來中體驗「優質產品」與「多元消費」,卻不准本國人民在街頭自由集會,不准記者獨立採訪,更不准公民在網路上自由發聲,這樣的開放又有多少誠意可言?
中共在新疆持續壓迫穆斯林少數民族,甚至建立集中營與大規模監控體系。圖為新疆阿圖什市再教育營。(美聯社)
再從策略角度看,中共此舉也是一種國際輿論場的佈局。與其讓免簽政策服務於人民的自由流動與思想交流,不如讓它成為籠絡國際盟友、削弱西方對其批評的外交籌碼。以「開放」包裝統戰、以「便利」掩飾極權,是這套免簽政策背後的真實邏輯。
總而言之,中共單方面推動免簽政策,並非源於對外國人民的善意與信任,而是出於統戰擴張與經濟利益交換的冷算計。在強權主義未改、內部專制深化之際,一切外交柔性操作都應被視為戰略工具而非文明進步。國際社會在與中共互動時,更應看穿其策略性包裝,避免被其話術矇騙而喪失對自由、正義與人權的堅持。
(作者為軍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