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詠翔
近期,國人引頸期盼的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號」進入海試階段,象徵我國潛艦國造正式邁入新里程,卻也隨即引發一連串外界質疑。部分媒體與社群帳號放大艇體表面凹凸的畫面,宣稱海鯤號「變形」、「結構有瑕疵」,甚至渲染為「潛艦品質堪憂」、「潛艦計畫失敗」,進而貶抑我國國防自主能力。此類言論快速在網路上擴散,部分與中共過去對台認知作戰的模式高度相符,值得全民警惕。
我國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號」進入海試階段,象徵我國潛艦國造正式邁入新里程。(資料照)
經專業單位與學者研判,外觀所見的「凹陷」現象,實為業界熟知的「瘦馬效應」,即船艦外殼鋼板在結構設計上,因部分區段未設肋骨支撐,在光線照射下會出現視覺上的凹凸感。此為正常物理現象,對艇體壓力艙安全與水密性無影響。世界各國潛艦,如日本蒼龍級、美國海狼級等亦有相同結構設計,不會因此被質疑失敗或不合格。然而中共與其協力網路勢力刻意將此現象渲染成設計瑕疵,意圖打擊台灣潛艦國造計畫的正當性與社會支持度,顯然屬典型的「先製造質疑、再操作輿論、最後打擊信心」的認知作戰手法。
此外,有論述將共軍039A型潛艦與海鯤號直接對比,稱我方潛艦如同「玩具」,此種說法亦明顯忽略雙方戰略定位、作戰需求與軍事現實差異。海鯤號屬於防衛型潛艦,任務重點在於不對稱作戰與區域嚇阻,其價值在於提升我方潛艦戰力總量與戰術彈性,並未意圖與解放軍大規模潛艦部隊正面抗衡。將潛艦視為「數量競賽」或「外觀比較」的思維,顯然有誤導之嫌,也忽視了潛艦戰力的實質運用與整體戰略配置。
海鯤號屬於防衛型潛艦,任務重點在於不對稱作戰與區域嚇阻。(資料照)
筆者認為,海鯤號遭攻擊,係因台灣走向國防自主之路,讓中共備感威脅故出此下策。呼籲民眾,面對此類疑似來自境外操弄的認知作戰攻勢,應保持理性與警覺,不輕信未經查證的圖像或片面評論,更不應因一張照片或一句聳動語言,就否定整體潛艦國造工程的努力與成果。中共持續對台發動心理戰、資訊戰、法律戰,目的在於削弱台灣軍民對國防的信心與支持,從內部瓦解我方意志。因此,全民更應以堅定態度支持國防自主,肯定第一線研發與造艦人員的付出,共同守護台灣的安全與尊嚴。
(作者為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