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介
烏俄戰爭爆發以來,全球地緣格局劇變,各國紛紛意識到國防自主的必要。英國作為西方民主陣營的關鍵角色,宣布新建六座炸藥工廠,表面上是強化自身軍力,實則是在對抗極權擴張的關鍵時刻,向世界發出強烈訊號。當中共持續威脅台灣、破壞國際秩序,英國這一戰略佈局,無疑為自由世界注入強心劑,台灣作為第一線的民主堡壘,更應從中汲取警示,加速強化防衛體系與戰略韌性,否則將在未來的風暴中首當其衝。
記取俄烏戰爭教訓,英國決定強化國防自主產業鏈。圖為英國陸軍的「弓箭手」輪式自走砲。(英國陸軍官方FB)
一、英國擴軍:戰略現實的回應
英國重啟軍火產能,不只是國內安全的考量,而是對全球戰略現實的具體回應,長期沉醉於和平紅利的西方,面對俄羅斯的侵略與中共的擴張,終於認清軍力與工業產能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英國此舉,象徵自由世界不再奢求威懾能靠語言維繫,而是要靠火藥與鋼鐵重建平衡,這場軍工重整,是對冷戰後戰略鬆懈的糾正,更是對專制勢力發出的警告—民主不會束手就擒。
二、劍指中共:自由陣營集體應對的開始
英國的戰略調整,不只針對俄羅斯,更是劍指中共。中共在南海、台海步步進逼,不僅挑戰區域穩定,更正試圖解構整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英國參與印太事務、部署航艦戰鬥群,背後早已有所佈局,軍火工廠的擴建,更進一步強化戰時支援與嚇阻能力,反映出民主陣營正從鬆散聯盟走向協同防衛的集體姿態。中共若仍妄想透過戰略模糊分化西方,只會招致更強烈的反彈與戰略圍堵。
英國不只擴建軍火工廠,更參與印太事務、部署航艦戰鬥群,如皇家海軍航艦「威爾斯親王號」前往印太部署,圖為參與去年北歐軍演情形。(美聯社檔案照)
三、台灣借鏡:打造防衛韌性的時刻
台灣面對的威脅遠比歐洲更緊迫,卻在軍工體系上仍高度依賴進口,英國選擇回頭建設國內產能,正提供台灣一面鏡子:唯有自主、持久、生產穩定的武器體系,才能在真正的危機中撐得住。除了購買先進武器,台灣更需打造「持久戰」思維,強化產業鏈本土化、培育軍工人才、建構全民防衛架構。這不只是軍事問題,更關乎社會的總體動員與戰略文化轉型,台灣若無法展現足夠的意志與實力,將難以贏得盟友信任,更無法嚇阻中共的進逼。
結語
英國擴建軍火工廠,是自由世界集體備戰的起點,也是對極權擴張最直接的反制訊號,中共若仍妄圖以拖待變、分化圍堵,終將在國際合力反制下自食惡果。台灣作為前線,既不能等待,也不能猶豫,必須立刻行動,加速強化軍事自主、深化盟友協作,將國防韌性從概念落實為體制與產能。唯有如此,才能在中共崩解的過程中不被波及,反而成為撐起自由價值的支柱,台灣不能退讓,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選項,而是生存。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
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